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工商业的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131426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食盐很早就成为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沿岸人民很早就开始用海水制盐。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到齐国后,“便鱼盐之利,人民多归齐”。西汉初年,刘濞被封为吴王,他煮海水为盐,“国用富饶”。汉武帝时期,大司农桑弘羊置郡国均输盐铁官于广东南海。唐代宗宝应年间,户部侍郎刘晏设盐场于福建。河北一带的长芦盐区、江苏沿海的两淮盐区和两浙盐区,是中国古代食盐的集中产地。我国还产池盐、井盐和石盐,四种盐中,海盐产量最大,与国计民生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春秋时代,齐国官府就直接经营盐产业生产和销售。汉武帝时,设置盐铁衙门,对盐铁实行专营。唐政府对盐业实行管制,由国家组织专卖,盐税从此成为国家财政的支柱。宋元明各代盐政,实质上承袭唐代专卖制度。

——摘编自王相钦《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食盐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政府对盐业管理的举措和作用。
【知识点】 工商业的管理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齐国始,食盐成为国家统治的根本,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桑弘羊说:商鞅相秦,外设百倍之利而民不见赋税之增,“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官营经济以超额的垄断价格代替利税的征收,国家源源不断地攫取暴利而民众却不知觉。垄断造成的高价掠夺使民众苦苦挣扎,因此还可抑制民间力量的成长,“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杜君立《舌尖上的帝国——中国盐政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实行食盐专卖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   唐中期以后,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饼食的普及,对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宋代主粮跟唐代大同小异,占城稻的引进,使稻子变得越发重要,最终取得了现代作为中国主要谷物的地位。唐代饮食业的营业时间基本局限在白天,也就是说晚上就是一片“黑灯瞎火”的景象。宋代夜市非常盛行,使人们的休闲饮食娱乐大大丰富起来。

——《浅谈古代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变迁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人们饮食的变化。

材料三   史学家威廉斯说:“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本来,罗马以后奴隶贸易就在欧洲销声匿迹,但因为蔗糖和“大发现时代”的结合,奴隶制死灰复燃。从1500年到1880年,有近1000万黑人被运到新大陆,他们中大部分的人被送到甘蔗园。为了获得这些奴隶,欧洲人把工业产品运到非洲。而财富则在美洲被奴隶们创造出来,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他们生产的糖被英国人消费掉,英国人又把布匹、工具甚至刑具卖到美洲,被奴隶们“消费”。……蔗糖,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和美洲土壤,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国际产品。

——《吃糖的历史和全球化历程》


(3)根据材料二,概括糖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作用。

材料四   由于茶叶出口量增长迅速,市场需求增加,从而刺激了国内茶叶种植业的发展,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品种增多。清初全国茶叶产量为235万担,光绪年间增至450万担,其中至少三分之—用于出口。随着茶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生产部门中劳动力的分配,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市场繁荣。   

——仲伟民《茶叶、鸦片贸易对19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茶叶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茶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
2020-01-18更新 | 1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时兴修水利、穷兵黩武,使汉朝国力达到最高点,但同时也引发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新增的大批政府开支亟须新的收入,而终武帝一朝,为寻求收支平衡的努力就一直未曾停止过。汉武帝最重要的一项经济措施是恢复国家专卖制度,将几项高利润商品的生产、销售控制在朝廷手中。他恢复了国家对铸钱的垄断,于公元前119年更恢复了秦时的盐铁专卖制度,稍后又增加了酒类专卖一项……武帝还对某些商品加征进口税,但其余诸项措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份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4250100
1885370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 4451529696100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 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伟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增加政府收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在税收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该时期中国人均GDP仍然在低水平徘徊的原因是什么?
2018-05-27更新 | 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礼》把“百工饬化八材”和“商贾阜通财贿”与“三农生九谷”等农业活动并列为“任万民”选择的“九职”。《史记》引《周书》,说农工商虞都是“民所衣食之原也”。

——《略论重农抑商的历史根源》

材料二: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有不少商人趁战乱物资供应紧张而抬高物价。秦统一中国以后他们虽有收敛,但到了汉初,一些商人乘经济凋敝、物质奇缺之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兼并农民。《汉书》中的《食货志》记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羸,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斤卖必倍。”

——《秦汉“重农抑商”的历史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分化日益扩大,有的已拥有织机20〜+0余张、雇工数十人,其主人已被认为是“以机杼起家”“室至数万金”,甚至“百万金”的作坊主了;雇工们自己没有织机,专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属于“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计日受值”者列。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新论》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材料中关于农业和商业地位的认识。
(2)针对材料二中商人的不法行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的具体经济政策及其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我国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简要说明历朝统治者大都实行了类似于汉武帝采取的政策,工商业还是能不断发展并获得突破的原因。
2019-05-25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