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法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1410440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殷因于厦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般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摘编自《论语》

材料二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カ而养足(供给充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爷爷)未死而有ニ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周)文王处丰,缟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劝化)西戎,送王(称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表示依附)者三十有六国;荆(楚)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国),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低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摘编自《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韩非子研究政治的角度与孔子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韩非子“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的思想。
【知识点】 法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

治国之有法术赏罚,犹若陆行之有犀车良马也,水行之有轻车便楫也,乘之者遂得其成。

——韩非子

材料二 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思想渊源,就广义而言,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仁政”思想以及道家的“无君论”。而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之“新”,就新在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君以民为本”、“臣为民请命”的“为民作主”旧范式,而提出了“民为主,君为客”的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新思想,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民治主张,而这是“以君权为核心”的传统民本思想所无法企及的。

——吴光《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性质、内容、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2019-11-06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大国,若烹小鲜。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者,民之原(源)也。原(源)清则流清,原(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材料四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1)依据四则材料,依次回答材料中涉及哪些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并概括出他们的治国主张。
(2)战国时期,秦国推崇哪一家的学说?据史料及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2023-10-16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材料三:下图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材料四: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史料反映的两派治国主张?
(2)依据材料三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3)概括材料四中反映的秦朝措施?再举两例相同类型措施。
2023-02-20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