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 张居正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5 题号:1434970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81年(万历九年),张居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统一征收白银,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张居正的理财政策除了为朝廷公室谋利,也十分重视人民的实际生活。他通过多种渠道设法减轻人民的赋役负担,甚至直接提出减免人民的赋税。1582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之后,张居正上疏请求免除自1567年到1579年间各省积欠钱粮。另外,张居正还反对传统的“重农轻商”观念,认为应该农商并重,并提出“省征友,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因此他也反对随意加税,侵犯商人利益。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张居正的改革。
【知识点】 张居正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明代各种文献,明代财政危机解决方式有二,一是以杨廷和为代表,二是以张居正为代表。

嘉靖初年,杨廷和“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五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到嘉靖八年,大学士李时称国家财政充盈,仅太仓所积“可支数年”。

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以来,赋役征收成为考核重点。万历二年,因张居正的推动,便议定:“除完纳八分……仍照例每年带征二分。”即增加到“十分”才能考满。至万历四年,又规定:“见年应征钱粮完数不及九分,府州县掌印管粮官,照例降调。”进一步推广一条鞭法,加大折银范围和数量,并不断提高折价,其折价与粮价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这种折银方式,政府在田赋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3到4倍财政增量。——摘编自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

——以考成法为中心讨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廷和改革与张居正改革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影响。
2020-07-26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立国不久,仿元朝建立了宝钞(纸币)制度,规定宝钞一贯值铜钱一千文或银一两,只准使用铜钱和纸币,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正统元年(1436年),“银一两当钞千余贯,钞法之坏,莫甚于此。”加之铜钱流通数量少,朝廷“弛用银之禁”。于是,出现了“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的局面。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发了“银钱兼使”的法令,这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到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至此,白银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地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

——摘编自全汉昇《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017-07-02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漕运是利用水道调运漕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明代对漕运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由于运河不通,北运漕粮多取海道。永乐即位以后,迁都北京,罢海运,转河运,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为有潜地区。明初,潜粮无定额,每年多寡不一。成化八年,始定年漕运额为四百万石,这一数额为清初所沿袭。一年一度的潜运往返时间较长,为了不耽误次年漕运,宪宗时,规定各有漕省的漕船必在九月初一以前抵达京师。世宗时,进一步具体规定南方各省漕船的出发和过淮时间。景泰二年设漕运总督,总理漕政,下辖各类漕运官吏和漕司,领十二把总,由十二把总率卫所屯丁分运各有漕地区漕粮。明代漕运,朝廷规定可以附载其他货物,业城镇的兴起。沿途出售。漕运中的这一现象,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并推动一些商业城镇的兴起。

——摘编自《漕运的历史演进与阶段特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漕运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漕运制度改革的影响。

2017-05-04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