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69 题号:15399382
在1871至1874年处理台湾琉球漂民案期间,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在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和中法战争中的“台湾封锁问题”等涉外交涉中,中国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活动
A.说明西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B.反映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趋势
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扭转了对外交往中的不利局面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所依赖的外交决策机构在中央主要是军机处,外交决策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奏折朱批”,也出现了钦差大臣协理“华夷”事务和地方督抚参与外交决策的现象。这反映出,此时的清政府
A.外交呈现近代化的趋势B.地方势力开始崛起
C.汉族地主势力逐步壮大D.传统外交受到冲击
2021-02-13更新 | 11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有一位美国领导人公开声称“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从中可见他
A.倡导孤立主义外交B.推崇重商主义思想
C.主张维护联邦的统一D.尊重宪法和各项法律
2020-11-08更新 | 12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最初清政府向外派遣使臣时,常在正使下设一副使,该做法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利于外交工作的开展,如首任公使郭嵩涛与其副使刘锡鸿纷争不止。该事件之后,清政府了解到国际惯例,不再设副使。这说明了
A.清廷对外交往发生制度性变化B.清廷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原则
C.清廷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D.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终结
2021-12-17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