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56 题号:157922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治理”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出现的次数

时期次数
春秋战国2
秦汉24
三国两晋南北朝20
隋唐103
五代、宋68
元明清364
摘编自方涛《治理内涵解析》“治理”在古代汉语当中,含有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百姓渴望和追求良政、善治的意思。从上表中任选两个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两个时期间国家治理的演进趋势。(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期,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注重运用多样的治理策略——道德教化、科举引导、榜样激励、乡贤治理及宗族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的规范,以实现淳风化俗,民德归厚的治理目标。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策略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即以德治为主,礼法兼用。“士绅阶层”成为基层社会的治理力量,在经济上,他们带领乡邻搞地方建设,既是倡导者,又是组织者,还是监督者。在礼法上,制定或修订地方的乡规民约,是乡邻私怨和纠纷的仲裁者;还是违德败俗行为的判决人。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理策略于当今的基层社会治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24更新 | 4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的地方基层组织——保甲组织

明清之际,战乱不止,土地荒芜,人口流亡,里甲体系彻底瓦解。清期定鼎北京后,推行保甲制度,重建基层统治秩序。摊丁入亩后,人丁编审受到忽视,保甲组织逐渐取代了里社组织。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搜集的关于保甲组织的史料

凡一州县分地若干,一地方管村若干。其管内税粮完欠,田宅争辩,词讼曲直,盗贼生发,命案审理,一切皆与有责。《清文献通考》
雍正二年颁布《圣谕广训》,每月朔望将乡村的老少召集在一起,由“老成者”宣讲。其主旨是宣扬“忠孝一体”,让乡里百姓遵礼循规,不能逾制。《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令各该地方官每于冬间春初,点查保甲,即将逐户男妇大小名填注册内。……设遇赈济,自无脱漏。《清高宗实录》
遇灾歉或须放赈平粜等事,地方官邀集乡、里耆,转令各甲耆,将该甲内实在贫民秉公查踏分晰。《浙江平湖查编保甲事宜》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对清朝的保甲组织加以阐释。
2023-11-23更新 | 76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材料一   明朝南京玄武湖湖心,有5个小岛。洪武初年,在湖心旧洲岛上修建了9间库房,安放30个档案架,用来存放户籍册“黄册”。到明朝后期,库房已达到667间,遍布5个小岛,收贮黄册153万多本。收贮黄册的玄武湖成为明朝的禁地,由户部派官员专门管理,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对封建国家而言,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而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1》

(1)结合所学,对材料一进行评析。

材料二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生活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1》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中国古代是如何实行社会救济的。
2024-01-31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