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15861795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共投资 7664 亿元,其中的 55.8%用于基本建设投资:而基本建设投资中的 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又把工业基本建设的 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这种投资方案(       
A.适应了当时的国情B.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体现了左倾冒进的指导思想D.造成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表反映了“一五”计划至“四五”计划目标的关键词统计情况。该表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项目关键词
“一五”计划(1953~1957年)工业计划每年速长15.5%;集中力量建设156个项目;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超英赶美
“二五”计划(1958~1962年)重点抓粮食、钢铁等生产建设;完成工业化,将15年的超英赶美战路变成10年,之后又降到2至3年;实现“四个现代化”
“三五”计划(1966~1970年)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四五”计划(1971~1975年)狠抓战备,建设大三线,后调整为建设内地战略后方;以农业为基础
A.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加速
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发展经济成为第一要务
D.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影响
2019-09-20更新 | 3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工农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年的827.1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1249.9亿元,增长51.1%,平均每年增长8.6%。工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年的270.1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535.6亿元,增长98.3%,平均每年增长14.7%。这一规定
A.解决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B.体现了经济发展急躁冒进的政策方针
C.与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D.反映了人们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
2017-08-31更新 | 7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表为安徽省铜陵市和马鞍山市区划演变部分情况,据此可知,两市区划演变
铜陵市马鞍山市
作为中国铜工业摇篮的铜陵,1949年4月21日解放,同年5月13日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1956年10月12日,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辖。1958年,9月5日,撤销铜陵县建制,市、县合并,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
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宜城地区。

A.是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B.沿用苏联建设模式
C.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D.沿袭两地历史建制
2019-10-25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