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汉字、书画和戏曲艺术 > 中国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164479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简析两幅绘画各折射了怎样的时代特色。

材料二

《人间喜剧》以资产阶级的发迹与封建贵族的没落为“中心图画”,充分描绘了围绕这一阶级变动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客观展示了金钱如何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小说之一。

《等待戈多》中的对话:


爱思特拉风:咱们走吧。
弗拉基米尔:咱们不能。
爱思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菲斯特拉冈:咱们在等待戈多。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两部作品各代表了什么艺术流派?其表达的共同思想 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早年,大千从中国传统文人画入手,广临唐、宋、元、明、清绘画,尤得石涛、八大山人精髓,其绘画涉及山水、花鸟、人物,兼通工笔、写意,卓有建树,可谓中国传统绘画集大成者。20世纪40年代,大千西上敦煌,三年潜心遍临5—14世纪中国各朝壁画,将一段几乎被遗忘的中国美术断代史以临本的形式展现给世人,使人普遍关注敦煌艺术的文化价值,递延中国文化成绩斐然。正是从敦煌艺术中遍学中国历代美术画技,吸收精华,成就了大千复笔重彩、古雅华丽的画风,在画坛名声大噪,是其绘画生涯一大转折。1948年,张大千开始游历世界,博采众长,创造出以唐代泼墨技法为基础、糅入西方泼彩画法,开辟了中国山水画新天地,创作了大批泼墨泼彩作品。先生一生投身绘画,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立起一支璀璨的大纛,在世界艺术发展中,刻上了一道鲜明的东方绘画印记。

——摘编自《瑰丽的静域一梦:张大千敦煌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大千成为一代大画家的原因。
2023-01-15更新 | 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汴京粱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三

北宋山水画

《清明上河图》局部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018-11-02更新 | 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元代王冕《墨梅图》)
回答:
(1)材料一、二中,都提出了“天下”这一命题,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的提出有何进步意义?
(2)材料二中顾炎武是如何界定“亡国”与“亡天下”这一概念的?在“保国”和“保天下”中百姓的责任有何不同?材料二中的一段话后来被梁启超概括为哪一句名言?
(3)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
(4)观察材料四,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
2020-10-12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