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17 题号:16802302
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参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3年,政府也可聘请勤劳国事并在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有名望者为议员,但名额不得超过议员总数 的1/10。中国共产党旨在(     
A.完成革命中心转移B.推动国共合作抗日
C.巩固工农革命政权D.凝聚民族战争力量
22-23高三上·河北·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8]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1940年4月17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将赈款全部拨充边区难民纺织工厂作资金的呈文》指出:“(该厂)所得盈余部分留作扩大营业,部分提作赈济。”同年7月2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就庆环公路以工代赈问题发出训令,强调:“从速兴筑,以利灾民而便盐运”这表明,陕甘宁边区的难民救助(     
A.反映了“三三制”实施成果B.以深化土地改革为目标
C.与边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D.体现了持久抗战的决心
2023-04-20更新 | 41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抗战期间,中共在根据地推行减租减息和税制改革,其效果如下表所示。晋察冀等5大根据地阶级及其土地占比统计(%),由此可知,这些改革
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
阶级战前3.67.228.4545
战后2.46.738472.5
土地战前5215190.8
战后13.517.5522.50.6

A.增强了中共在乡村的动员能力B.消除了传统精英的经济优势
C.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D.构建了全新的乡村政权结构
2022-05-10更新 | 15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下表所示为1940年冀中地区村政权部分工作人员成分统计情况(单位:%)。这表明,当时敌后根据地政权建设(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商人

大会代表

7.5

41.7

37.9

7.8

0.3

4.8

村长、书记

5.9

39.2

45.8

7.4

0.2

1.5

委员会主席

7.6

40.1

40.2

6.7

0.1

5.3

A.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推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是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首次尝试D.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
2023-06-21更新 | 6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