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0 题号:17572811
15世纪以来,中国内部产生的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推高了银价。与此同时,日本、美洲的白银被大量运往中国。从1465年到1550年的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约有14000吨之多,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总量的近10倍。这一现象(     
A.增加了中国经济运行的风险B.导致银贵钱贱影响经济运行
C.推动了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D.体现出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弛
22-23高三上·辽宁·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2019-01-30更新 | 395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李伯重教授的《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指出1550年开始(明朝的嘉靖年间),到万历年间,再到清朝的前期,我国出现早期工业化。我国的早期工业化
A.成功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主要的生产方式表现为官营手工业
C.促进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经营
D.拓宽了江南工业化地区农民收入渠道
2018-05-03更新 | 6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明神宗实录》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发展的状况:“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种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
C.新的经营方式工场出现D.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2023-01-07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