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5 题号:18171490
冯桂芬明确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其后,李鸿章、郭嵩焘、薛福成、王韬、郑观应等分别以主辅、道器、本用、本末等不同的词语表达了这一思想。这种思想(     
A.促进了西学的广泛传播B.肯定了中西学的平等地位
C.重视西方文化的整体性D.否认人类文化具有多元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更具有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重要转变
B.形成了反映时代变革要求的社会思潮
C.出现近代中国社会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选择
2020-05-01更新 | 2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
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
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2016-11-27更新 | 72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道:“求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话反映了作者( )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
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C.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
D.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
2016-12-13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