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9 题号:1822327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一页。她以均田、租庸调等制,奠下了立国根基,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姿多彩的大唐风采。…唐朝是中国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朝代。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有信心也日积月求。……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流动的频仍、日趋繁杂的地方事务,促使地方自行摸索治理之道,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渐削弱,安禄山反叛、黄巢聚众流窜,终至掏空唐朝的威权体制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繁荣局面。唐朝开启和改进的政治体制不仅为唐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对唐以后的各朝的政治制度也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请根据材料,选择唐代的一项政治制度,自拟论题并结合其运行机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1-04更新 | 150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原因。三省六部设置有何影响?
2021-11-18更新 | 80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把秦以后的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就历史经验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可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也不能历久而不变。中国历史上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何尝不与当时人与事相配合,又何尝能都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概况钱穆的观点,并举两例史实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论证。
2020-01-11更新 | 1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