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9 题号:183841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这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某学者针对部分时期不同统计口径下若干区域的零岁预期寿命*统计。

国家或区域时期零岁预期寿命
英国1750180037
中国农村(辽宁,男性)1792186736
法国180034
日本农村1776181533
荷兰180032
中国农村(安徽,男性)1300188031
法国175028
罗马时期埃及(村民)1125738
英国(佃农)13001348小于28
伦敦1750179923
中国(北京,男性)1644173927

*注:零岁预期寿命指在出生时的死亡率水平下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通常指的是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

——摘编自[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00)》

从上述材料中任取两组或两组以上具有可比性的零岁预期寿命数据,据此得出一个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准确写出所选数据所对应的时空范围,结论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材料一:

甲:


乙:中国的全部土地,只有极少数例外,主要是种植人吃的粮食,所有耕地从不休耕。法庭上金钱万能,钱多的人总是有理。尽管宫廷内气氛平静,一片祥和,但不能掩盖全国远非安宁融合的形势。无论乾隆本人,还是他身边的人,对新的科学仪器都没有好奇心,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

——摘编自马戛尔尼《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材料二:观点一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

——徐扬《盛世滋生图》题跋

观点二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英国泰晤士河两岸相提并论,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矛盾吗?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2023-11-22更新 | 96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明的全国性市场

——据【英】崔瑞德【美】牟复礼编《剑桥中国明代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晚明全国性市场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020-10-06更新 | 143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享有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在各种行业中,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中指出:直到180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在世界上具有异乎寻常的、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出口能力,这是世界其他地区都望尘莫及的,以致中国能够把世界生产的白银(当时的世界货币)的一半吸引了去。


评材料中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6-11-27更新 | 5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