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选官制度(汉-唐) > 察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2 题号:18899827
汉武帝推行以察举制为主体的荐举取士制度,包括孝廉贤良以及异科。所谓孝廉,“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望请依古制,县令察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於州。” 与孝廉相比,贤良更强调被举荐者在才能智力等方面的突出性或稀缺性。据此可推知,察举制在当时(     
A.推动了豪强地主的崛起B.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C.加快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
【知识点】 察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郎官。这一做法
A.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B.开创了科举考试的先河
C.扩大了官员选拔渠道D.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
2020-11-25更新 | 21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此可见,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完善了选拔人才机制
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
D.阻滞社会阶层流动
2019-04-12更新 | 7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表为东汉时期部分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该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     
A.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B.察举制度渐趋衰落
C.乡论成为选官主要依据D.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2022-12-03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