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8 题号:19106623
《左传》载:公元前533年大臣詹桓伯说,西部岐山和山西一带的“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东部齐鲁之地的“蒲姑、商查,吾东土也”,南方的“巴、濮、楚、亚,吾南土也”,北部的“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这说明(       
A.分封制扩大了疆域范围B.大一统思想观念源远流长
C.国家统一客观条件具备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稳固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公元前597年,楚国在邲之战大胜。有人建议楚庄王将晋军的尸骨筑成京观,向后世展示武功。庄王却引用《周颂》的诗句,说有“禁暴、戢兵(藏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德才称得上“武”,自己一条也不具备,有什么可以向后人展示的呢?这反映出楚王(       
A.认同华夏文化B.维护礼乐制度C.确立霸主地位D.谋求国家统一
2023-09-08更新 | 25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西周末年至春秋前期,人们认为楚国先祖上古祝融部落曾为华夏民族政治附庸,而在战国成书的《管子》中,祝融成为五方神之一的南方之神,受命于黄帝而为司徒;《礼记》则把祝融视为时令季节之神,且将祝融与炎帝联系起来。祝融身份的变化(     
A.顺应了楚地文化扩张的需要B.反映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
C.是楚挑战周王权威的衍生品D.是宗法制分封制瓦解的表现
2022-10-22更新 | 37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称,“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司马迁认为,一直被人们视为夷蛮的越王勾践是黄帝玄孙禹的后人;两越的夷蛮也是黄帝的后裔。这一看法
A.体现了春秋时期的民族交融B.反映了“华夷一家”的观念
C.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表明南方文化影响不断扩大
2020-06-12更新 | 2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