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小说与戏曲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43 题号:19135475
中国古代小说即使虚构,也要写上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地点,甚至真实的人名。故事是虚构的,故事发生的空间与时间却是真实的;人物是虚构的,人物的名字却是真实的。中国小说的书名常冠以记、传、志之类的字样,如《石头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记、传、志本身就是史书体例的称谓。由此推知,古代小说(     
A.与历史著作具有同等史料价值B.能够准确记述历史人物的事迹
C.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运用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2023·山东聊城·三模 查看更多[11]
【知识点】 小说与戏曲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明清时期,既有市井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也有《儒林外史》《红楼梦》为代表的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明清小说繁荣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昂扬向上的社会风尚B.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
C.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D.社会矛盾的极端尖锐
2022-01-08更新 | 22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明代传奇作品中的许多商人既生财有道又知书达理。他们一方面从事赚钱的行当,一方面又将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儒学规定的范围之内。这种创作表明
A.传统的义利观影响深远
B.程朱理学束缚了文学思想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商人社会地位有极大提升
2019-03-03更新 | 29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汤显祖认为戏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教化作用,是“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冯梦龙认为《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的感染力都不如小说“捷且深”,他在整理民歌时“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的虚伪性。这表明(     
A.民间文艺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B.小说戏曲成为社会教化主体
C.通俗文学影响力超过高雅文学D.八股取士制被知识分子舍弃
2023-05-14更新 | 2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