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选官制度(汉-唐) > 隋唐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20873149
唐代皇帝在开科诏令和策试题目中每每自谦德薄才寡,坦言施政失误, 国家危难,恳请考生帮助自己。士人参加科举策试或私下模拟策试,都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弊,提出应对方案。这主要反映了唐代科举(     
A.坚持德才兼备B.重视考察时务
C.打破门第观念D.流程公开公平
【知识点】 隋唐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则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对于科举制以上两种说法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B.两种说法都过于绝对
C.因为没有标明时间,所以无法判定
D.由于两个人的时代不同因而看法不同
2019-09-02更新 | 9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唐朝初年,规定进士科考试实行“时务策”五条。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朝政府规定明经科考试加试时务策,要求考官就当前国家的时务提出策问,考生以书面的形式作答。这些做法(     
A.有利于选拔实用性人才B.体现出官学体制的弊端
C.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D.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2022-11-25更新 | 19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图是唐代科举状元籍贯统计数据(部分),据此图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科举制推行初期有利于北方B.北方是政治经济文化重心
C.体现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D.数据忽视安史之乱的影响
2023-10-31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