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8 题号:22393293
《清会典》规定奴仆优伶皂隶不得穿用丝绸、绢缎、纱罗等,但1890年12月的《申报》写道,上海人无论贫富贵贱“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向之穿布者,今必服洋绸矣;向之穿绸者,今必穿缎矣”。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伦理秩序瓦解B.社会风气嬗变
C.政府统治失序D.西风东渐加速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下图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A.明清政府大力支持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市镇繁荣
B.市镇发展反映了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明清江浙地区小农经济瓦解是市镇增多的重要原因
D.明清江浙新兴市镇以经济功能为主推动了社会转型
2024-01-07更新 | 10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南宋建立后,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基本产生于江南地区,充分说明南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处于绝对优势。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是
A.北方战乱不断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2021-01-26更新 | 9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雍正初年,福建人蔡世远说:“福建之米,原不足以供福建之食,虽丰年多资于江浙,亦犹江浙之米,原不足以供江浙之食,虽丰年必仰给于湖广。数十年来,大都湖广之米揍集于苏郡之枫桥,而枫桥之米间由上海、乍浦以往福建,故岁虽频授而米价不腾。”这反映出
A.粮食成为国内的主要贸易品B.苏州居于对外贸易中心地位
C.粮食流通影响南方经济生态D.湖广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
2021-08-28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