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1 题号:22537595
魏晋时期,佛教造像中的菩提树并不以印度造像中毕钵罗树为原型,而是以被视为得道长生的灵芝为原型。这反映了当时(       
A.佛道相互融合的趋势B.佛教渐趋本土化的现象
C.佛教得到官方的支持D.雕塑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魏晋时期玄学家代表何晏对《论语》进行了重新注释。《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何晏注释:“德者无为,犹北辰之不移而众星拱之。”何晏的注释说明(     
A.儒家思想重构获得新生B.儒道思想核心趋于一致
C.儒道思想深层融合显现D.儒家主导地位重新确立
2023-02-09更新 | 13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如表为三国至隋唐僧人名号的演变。这反映了
时期僧人名号命名特点
三国以国为姓,音译或意译其名,如来自天竺的僧人一般冠以“竺”姓
东晋以佛法僧为姓,音译其名,如佛陀耶舍、法护、僧伽提婆
隋唐山名+法名,如百丈怀海;地名+法名,如曹溪慧能;寺名+法名,如法眼文益;尊号+法名,如义净法藏;俗名+法名,如司马道信
A.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B.佛教逐渐本土化
C.僧人命名日益规范化D.三教合一的盛行
2021-06-04更新 | 74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时期,建造初期,石窟内雕塑在原偏祖袈装基础上加右肩搭一角,形成中国特色的半偏袒袈装。随后,洞窟佛像袈裳样式逐渐由紧窄变得宽松,直至褒衣博带的双领下垂式,面容也渐变为中国高-士形象的秀骨清像型。这反映了(     
A.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影响B.社会风气的不断开放
C.中国儒学不断丰富佛教的教义D.雕塑作品的写实风格
2022-12-05更新 | 2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