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4468468
实现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30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产业革命,这次工业化是从英国的纺织工业部门开始的。自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机的时代,它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使各种机器有了巨大的动力,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为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示范。                                                     

                   ——《英国工业化的几个特点》


材料二 1925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对于工业化问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必须高速度。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解决道路问题。毛泽东以中国经济的落后性为前提,指出:中国的工业化,既不能走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也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因此,选择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构想一直为全党所认同,直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毛泽东和党中央才真正放弃了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设想。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工业化思想初探》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看出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与苏联相比有何不同?
(2)结合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的历史背景分析,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并简要评价苏联的工业化。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工业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三段材料看中、苏、英三国的工业化道路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5.5544.24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2008年8月《大生》

材料三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俄(联)在农业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出哪些有益启示?
2019-06-16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世纪30年代,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大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出现多样化的特点,然而在变化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相似之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时报》在1932年1月发表评论说:“苏联不依靠外国资本而实现工业化,就是赢得了第一局”。苏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和调整的,而是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指令性计划。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内部积累,1935年粮食收购一项,给国家预算带来200亿卢布以上的收入。1926—1940年,重T业增长18.4倍,轻工业增长6.2倍,农业心增长26%。

——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史》

材料二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境况,而用不着畏缩逃避。…因此,首先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那就是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

材料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済指标最好的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让人民不再“恐惧失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及主要影响。
(4)概括上述三国在这一时期所采取的共同的经济政策。
2020-07-15更新 | 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现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对斯大林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④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欧卷》、闻一《俄罗斯通史》等改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对材料三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四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0-08-26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