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三民主义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0 题号:5551813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的局面,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C.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认为:“国家的基础,是建筑在人民思想之上,只要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旧思想,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这便是国家的基础革新。”其中“新思想”主要是指(       
A.“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B.“行而后知”的唯物主义
C.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D.资产阶级民权民生思想
2022-06-21更新 | 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论及孙中山的思想,徐中约先生指出:“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它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的幻想。”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实业救国
B.政治革命
C.民族革命
D.社会革命
2018-07-02更新 | 8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中国,“革命派与改良派同时以‘救亡图存’为自己出世后的第一声呐喊”。但在随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中,“一方害怕革命引起列强干涉而召瓜分之祸,一方则以革命在于谋国家之独立可以避免列强干涉为辞。”由此可见二者
A.都对帝国主义本质有清醒的认识
B.分歧主要源于阶级出身的不同
C.都体现出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分歧主要源于直面的国情不同
2019-01-28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