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9 题号:559560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来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录》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什么思想主张?其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2)材料二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根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2说明其“新”在何处。

(3)材料3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2017-10-22更新 | 1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他提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摘编自2014—2015学年度《时事》第二期


(1)材料一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2019-08-20更新 | 1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 不二》 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 国危无日矣。” “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 “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 所不去也, 医乐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诸子学说中哪一流派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概括材料三中董仲舒的观点并指出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哪些新观点?
(4)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
2018-01-12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