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三民主义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 题号:57363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赐(子贡,经商致富)不受命而货殖焉”。

材料二: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材料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五: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闻,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从材料一看出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变化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和五谈谈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2020-12-05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7年,孙中山指出,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的长久的苦难,则是由清政府有系 统的贪污造成的。实行地方自治人民有自选权,贪官污吏自不敢明目张胆作恶。
1905年,孙中山在《革命方略》中规定:应将地方自治权归之为地方人民,实行地方自治。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主张“地方的事情,让本地自己去治,政府毫不干涉”。地方自治搞好了,经济发展,“地方自治之制既日发达,则一省之政治遂于此进步,推之国 家亦然。如此做去,将来中国自然日臻强盛,与列强相抗衡于地球上”。

——摘编自王启勇《简论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把“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 府”列入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之中。中共不但承认了地方自治,而且在各抗日根据地切实推行地方自治。各级政府积极组织真正的普选,允许实行公开的竞选。各抗日
党派合法存在。共产党尽管占有优势,但其主张必须经过参议会赞同和认可才能成
为政府法令。人民群众和其代表机构具有选举、罢免、否决、创制等切实的权力,真正 成为政权的主宰。针对国民党统治区的状况,中共在强调抗日的同时,也一直要求国
民党实施民主政治。

——摘编自李国忠《中共关于地方自治的理论与实践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主张实行地方自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地方自治与中共地方自治的共通之处。
2018-01-26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中外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019-01-20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