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2 题号:6586758
我国古代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儒学对其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创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宋朝)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衰,讲学之风日盛。此种往来走动的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酿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在此情形下,产生讲学家的朱陆两大派。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而朱子则想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作为“开创者”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2)据材料二,归纳南宋教育的主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陆两派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019-12-20更新 | 2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百科全书派著名撰稿人,西方重农学派代表人物魁奈指出:孔子“是中华帝国煊赫古代流传下来的法律、道德和宗教的最伟大的改革者”,而中国历代的专制君主则是“执行这种法律”的。
材料二     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的有157人,孟子的有61人,孙中山的有17人,其他还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
材料三     2006年在山东曲阜举行了孔庙祭孔大典活动。祭孔的主题是“同根一脉,两岸祭孔”。这是50多年来海峡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魁奈之所以将孔子与中国的“法律”、“道德”和“专制”相提并论,有何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小学生主要崇尚的是哪种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你认为2006年祭孔活动何积极意义?
2018-01-09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黄宗羲说:指出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三   康有为说:“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思想有何异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中的思想主题是什么?这一思想的宣传有什么特点?

(3)指出三段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2017-10-28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