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49 题号:7394779
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体现了
A.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社会权势有所变动
C.分封制度的彻底瓦解
D.法家思想备受推崇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孔子问于老子,儒家弟子墨子另创墨家,儒家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又为法家代表。”上述现象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儒、墨、法思想主张一致B.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思想家相互学习、勇于创新D.法家思想继承了道家、儒家思想
2016-11-27更新 | 38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
A.开阔了视野,促进文化的觉醒B.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
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D.主张实行法治,要求建立理性社会
2018-02-01更新 | 3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对于孔子及其思想的评价褒贬不一。荀子虽然极力发扬孔子思想,但却认为子夏、子游等为“贱儒”;墨家和道家对孔子繁琐的礼仪道德持以否定态度;法家韩非子虽然推崇孔子,但认为其思想早已不合时宜。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了
A.诸子学说争鸣远多于融合B.诸子思想开始兼收并蓄
C.当时的思想氛围较为自由D.社会变革促进思想发展
2021-12-12更新 | 1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