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5 题号:7459732
在孟子看来,仁、义、礼、智等道德原则,既是人性也是天性,人性和天性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只要人们能尽力地扩充自己先天所固有的“善心”,即认识本性,同时也就是认识了天性。孟子的这一思想
A.形成了天人感应的观念意识
B.形成了儒学伦理的基本体系
C.赋予了汉代儒学神秘的色彩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继承发展
【知识点】 儒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同学摘录了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人民版、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各课目录。下列各项符合第一单元总目录的是
A.儒家思想一统局面的巩固B.独领风骚的古代科技文化
C.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传统思想从保守走向近代
2020-10-23更新 | 15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荀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荀子强调“群”的主要
目的是
A.维护等级秩序,实现社会和谐B.用礼乐规范行为,使人向善
C.反对苛政刑杀,建立一统国家D.呼吁王道 和仁义,以德治民
2020-05-21更新 | 19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孔孟经历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B.儒者主张遭受社会的普遍排斥
C.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发展趋势
D.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2018-12-19更新 | 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