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2 题号:9014665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回答:
(1)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
(2)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活动是什么?
(3)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海国图志》

材料二“外国之长,度不过技巧制造,船坚炮利而已”。“炸弹轮船虽利,然军中制胜之道,究在人心而不在器。”“……艺事虽未所兼长,究不能离道而言艺,本来轻重之分,固有如此”。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上材料中的言论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

2017-12-25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沉淀了丰富的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完善的,从来不需要向任何蛮夷戎狄学。在这种封建文化势カ一统天下的背景下,近代中国引进西学,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发展,最方便而自然的做法就是从儒家文化中引经据典,并将其发展成为引进西学的理论依据。

——王韵秋《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反思》


(1)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引进西学的特点,并举两例说明。
(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变化剧烈的时期,请概述这时期中国主流思想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
2021-11-30更新 | 1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国人思想变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同时因为志趣相投的人们聚集到一起,有利于形成团体力量,共同讨论,进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契合了洋务派怎样的治国理念?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有何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位“新文学前驱”的代表人物?指出以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这场运动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国人怎样的思想变化历程?
2019-03-23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