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 陆、王心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1 题号:9077110
王守仁倡导“知行合一”,曾说过:“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一观点表明
A.知中有行行中有知B.先实践后有正确认识C.对格物致知的继承D.知行是先后两个程序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朱熹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在此基础上,王阳明又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较之朱熹,王阳明理论的发展表现为
A.明确了理气的辩证关系B.突出了个人的主体意识
C.明确个人私欲的正当性D.揭示了事物产生的本原
2021-01-02更新 | 13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龙场悟道”的故事是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说明王阳明领悟到“求理”的途径是(        )
A.发明本心B.圣人托梦
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
2015-03-11更新 | 13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唐代李翱在《复性书》中说:“人性本善,圣人凡人,本无差别,只是圣人不惑,不为情欲所累,所以不失本性;而凡人往往溺于情欲,因而丧失本性。凡人只要‘妄情灭息’,才能‘本性清明’,”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观点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发明本心,致良知
C.人性“本善习远”
D.人人皆可以为圣
2018-10-05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