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9174214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三:“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更确切地说,开放是改革的必要条件”。资中筠认为,如果没有开放,我们关起门来是无法实行改革的。人们总是说“改革开放”,但不如说“开放改革”。而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美国的开放。在中国开放改革的进程中,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关键作用。

——童桐《写在中美建交及邓小平访美30周年之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什么“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后,引发了中国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扬的外交准则?这一准则是哪一年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准则的重大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关系改善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改善的关键事件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上半期国内外大事记(部分节选)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7年
中国参加一战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9年中国新注册工厂数335家,其中棉纺织企业年增长数接近20%
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1920年印度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毛泽东领导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1945年日本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材料二   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因为人民的死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所以,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根据材料一及所学,请从“经济影响政治,思想引领行动,道路决定出路”的路径,简述近代中国是如何走上这一道路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毛泽东认为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有何特点。用一句话概括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的重要作用。
2019-04-03更新 | 2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戊戌变法之前,严复已高擎启蒙大旗。1896年,严复说:“《原强》《救亡决论》诸作故其为论,首明强弱兼并乃天行之必至,而无可逃;次指中国之民智、德、カ三者己窳(衰弱之实迹,是以今日之政,于除旧,宜去其害民之智、德、カ者:于布新,宜立其益民之智、德、力。

——摘自高力克《陶铸国民:严复与中国启蒙运动》

材料二 直到今天,不断有文章和书籍谈到五四运动,且多要给它定性:或曰“爱国运动”,或曰“思想启蒙运动”,或曰“中国的文艺复兴”,也有人认为五四运动含有多重性质。在1940年的延安,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过,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从五四运动所实际蕴活的丰富的内容看,“启蒙”主要指“开导愚昧之人,使其明白事理”;“启蒙运动”即开导愚昧的国民,使其懂得现代文明的思想运动。

一一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严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指出维新派宜立其益民之智、德、力”的具体主张。
(2)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在全球史观的视野下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并从思想角度说明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的原因。
2020-09-10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一百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54日, 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这表明,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摘编自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 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19377 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一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革命”的政治基础,并概括其主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 共同奋斗”取得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1-04-23更新 | 1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