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3-27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伫立旷野,苍穹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pàn,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shì,天地间蕴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跨越了时空,恒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1)根据语境,写出下面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溪pàn_________ 东shì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正确写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是___________;“独步林蹊”中,“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024-04-0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①                       有了这根接力魔棒,②           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成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因此,③           ,我最喜欢的是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1)依次填入文段①②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虽然       ②但是B.①如果       ②那么C.①因为       ②所以D.①不仅       ②而且
(2)在第③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2024-03-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4.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月与云的奇幻之美。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
(5)郦道元的“则__________________”动静结合,写出了春冬之时三峡水的特点。
2024-03-2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5. 班级组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朗诵——人生从诚信起航】

①诚信是一颗天幕中的星,它努力放出最闪亮的光;诚信是一杯浓浓的热茶,它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慰藉,以至沁人心脾;诚信是我手中的一颗种子,不论走到哪里,我都要让它在那里生根发芽。

②生命就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上有狂风,充满了危险,每个人都是海中的孤叶小舟。就让诚信来做你的舵手,只有这样,船才不会倾覆。


(1)朗诵组同学朗读了上面的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B.文中加点词“慰藉”的读音是wèi jiè。
C.文中画横线的两个短语结构不同。
D.第②段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舒缓,语调平静。

【活动二:演讲——诚信从自身做起】
(2)演讲组开展以《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违纪作弊为耻》为题的演讲,请你结合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即兴演讲稿。
2024-03-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渡江战役中的一个意外

张家康

①1949年4月20日夜,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第九兵团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的任务是:渡江后在南岸的繁昌县油坊嘴以东登陆,夺取油坊嘴、鸡头山。该团是赫赫有名的济南第一团,在这次渡江战役中,指战员们都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争当渡江英雄

②当夜19时20分,二三五团从江北无为县白茆洲的沟渠中拖出隐蔽的船只,翻坝入江。19时30分,二三五团各部均已登船,静候出发命令。团长王景昆传令检查登船情况,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③据二三五团政治部主任王济生回忆,三连一名通信员由于太紧张,太激动了,把调好船头,待命开船说成了调好船头,开船。三连二排的3条船当即开船,直指长江南岸。旁边的七连、九连哪甘落后,也驾船憋足劲直指江心飞去。团领导立即将情况向师部报告。师首长为争取偷渡长江的成功,随即命令二三五团和二三七团比预定时间提前10多分钟渡江。

④当二排五班的船离南岸百米左右时,被敌人发现,敌人立即集中火力向江面扫射,掌舵的船老大中弹负伤。战士们一面还击一面为船老大包扎了伤口。船老大忍着疼痛,尽力把船头拨正。当船接近南岸时,战士们冒着敌人的子弹跳下船,强行登陆。

⑤当时,这一地段仍为枯水期,因江岸崩塌造成江岸陡峭,泥土松软。战士们把梯子靠在岸崖上,班长刘德翠第一个攀梯而上,其他战士随后跟进。不想梯子突然向下陷入沙子,刘德翠身手敏捷,立即用手快速攀住岸崖上的一块突出岩石,避免了坠落。战士李世松和小黄立即拔出梯子,再把梯子架在自己的肩膀上,让班长和战友们继续攀登。经过努力,五班战士全员登上岸崖,消灭了碉堡里的敌人,为后续部队扫清了登陆障碍。21时15分,五班按照事先布置,发射了3颗红色信号弹。

⑥二三五团团长王景昆和团部乘船在江心指挥,看到升起的信号弹,立即命全团各梯队突击登陆,以支援先行登陆部队,并令参谋长向师部发去暗语电报饭已做熟了,报告二三五团突击队已经登岸。接着,从二三五团三营强渡的江面上也冉冉升起了3颗信号弹。

⑦二三五团和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全歼油坊嘴守敌。随后,该团为扩大战果,继续向南突破,和兄弟部队密切配合,于21日6时30分一举攻克鸡头山。

(选自《人民政协报》,有改动)

6.题目中的“一个‘意外’”具体指什么事情?
7.文章引用了二三五团政治部主任王济生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战士李世松和小黄立即拔出梯子,再把梯子架在自己的肩膀上,让班长和战友们继续攀登。
9.从这次渡江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有着什么样的精神?
10.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2024-03-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春夏之交,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启动,锚定青藏高原的地标。中国人又一次冲顶珠峰,新纪录、新突破,振奋人心。

5月4日,在珠峰海拔8830米处,登顶小组科考队员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

5月9日,冰川与污染物考察分队对冰川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对珠峰的全面体检史无前例。

5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海拔9032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选自新华网2022年5月18日,有删改)


文本二

5月,珠穆朗玛峰格外热闹。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西藏珠峰地区展开。

据介绍,此次珠峰科考整合了一个十余人的登山团队,登山队员接受过长期系统训练,熟练掌握了气象站安装、调试的各项技术。5月3日晚,登山队员们比预计提前一天抵达突击营地;4日凌晨,他们踏上了征途。哪怕队伍里有曾16次攀登珠峰的老将,这趟路也并不轻松。因为要在珠峰完成架设气象站工作,每个登山队员都需要背负15公斤左右的物资,是寻常登山任务的两倍。

此外,山顶的积雪也带来了困难。按原计划,登山队员要在海拔8800米的位置架设气象站,但是在挖了1米多厚的积雪后,依旧没有找到可以架设设备的岩体。在和指挥部交流后,他们选择继续攀登,最后在海拔8830米处才找到。在逼近峰顶的寒风中,他们用了约一个小时,终于完成了气象站的架设工作。

探索珠峰,一直是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早在1959年,我国就成立了珠峰登山科考队,开展科考活动。资料显示,当时的科学家们用简陋的仪器观察地形地貌,在冰面打孔观测冰川的流动速度……那时,仪器设备、观测手段都很落后。60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登顶珠峰时,连登山鞋、冲锋衣都生产不出来,只能从国外进口。几十年积淀,国家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支撑了科考装备的升级。无人机、无人船、探空气球和飞艇等,在此次科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巅峰使命2022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世界科技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10日,有删改)


文本三

哪怕困难重重,也要迎难而上。挑战无极限的珠峰精神,标记了珠峰高度,更标注了人生的高度。制定科考计划、做好后勤保障、应对紧急情况等,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此次科考在海拔8830米处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正是全体科考队员坚持不懈的结果。作为世界第三极的珠峰,环境险恶,气候恶劣,狂风、缺氧、极寒、雪崩等,时刻威胁着科考队员的生命,但他们不畏艰险,最终登顶成功。攀登珠峰难度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科考队员要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每一次登顶都是他们超越自我的艰苦历程。

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珠峰精神珠峰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融汇在一代代人的奋斗中。它必将激励青年一代以攀登者的姿态勇往直前,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选自四川新闻网2022年5月6日,有删改)

11.下列对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将“新纪录、新突破”列举出来比“振奋人心”四个字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文本三中的加点词“时刻”写出了科考队员们面对险恶的环境、恶劣的气候时的勇敢和坚毅。
C.科考队最终在海拔8830米处搭建气象站,是因为这里的积雪比8800米处的积雪少,更适合找到架设设备的岩体。
D.上述三则文本都是在讲述2022年“巅峰使命”科考的情况。
12.文本二中的加点词“熟练”有何表达效果?
13.结合文本三,说一说什么是“珠峰精神”。
2024-03-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4.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                      步:散步,漫步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但是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卒:最终
(2)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文除了表现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之外,还流露出他怎样的情绪?
【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困难(0.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16.本诗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作者的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2024-03-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7. 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会,请你任选一项任务积极参与并完成。
任务一:感受精神
(1)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有同学发现“红”是属于红军战士的奋斗色彩,如“红军”“红星”“红小鬼”……同学们对“红”的内涵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
甲:我认为“红”是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不怕牺牲、奋力拼搏的精神,在第五章《长征》中,我不但看到红军战士们忍饥挨饿过草地,还看到他们_______(概括情节)。
乙:我将“红”理解为_______的精神,你看书中“红小鬼”,_______(概括情节)。
任务二:人物魅力
(2)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你认为谁是你心中那颗照耀中国的闪亮红星?请说说理由。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18. 在青春的世界里,是什么驱走了你的迷茫,打开你的心扉,让你荡起奋进的双桨?是什么使你相信:枯枝会绽出绿意,沙粒会变成珍珠?


请以“因为_______,我的青春拥抱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2
选择题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17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字形  字义
20.65关联词语  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二、选择题
30.65文学常识综合
三、名句名篇默写
4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四、综合性学习
50.65字音  短语的结构  修辞手法  演讲稿  朗读(节奏、停顿)  活动设计
五、现代文阅读
6-100.4小说
11-130.65非连续性文本
六、文言文阅读
140.65人物传记类  日常生活类对比阅读
七、诗歌鉴赏
15-160.15诗歌鉴赏
八、名著阅读
170.65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九、作文
18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