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 中国古代政治状况 >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3 题号:6774052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1)“家国一体”制度出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体现我国古代哪一相关制度?
(2)家国情怀是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2)材料甲反映哪一事件后思想上的转变? “为师夷长技”在中国近代救国道路中所实施的努力?材料乙,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孙中山阐述上述思想目的.材料乙中反应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哪一点?
(3)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1950年冬,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吴老三解放前是个剃头匠。1956年成了公家人,当然还是剃头。时光荏苒,近三十年过去了。吴老三退休了,就在自己家门口开了一个理发馆。每天点钱的日子很惬意,不过他儿子却牢骚满腹——因为在国营厂子里不好混了。

(3)材料丙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全国开展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出现上述材料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图片丁与什么政策有有关.材料戊1956年吴老三成为公家人原因?吴老三能开理发馆与哪次会议有关?他儿子为啥“牢骚满腹”?
(4)历史不同时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各不相同,当今的中学生应如何践行家国情怀?
【知识点】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幅图片:



(1)夏朝是由谁建立的?最后一个国王是谁?
(2)“商汤灭夏”大约发生在哪一年?“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发生于什么地点?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3)材料二、三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2018-08-17更新 | 6次组卷
非选择题 | 困难 (0.15)
【推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记载,西周初年,周王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的?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3)历史上把“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这一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齐、楚、晋出现的霸主分别是谁?)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除了使用武力外,还积极展开政治和外交攻势,当时主要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外交策略,它们分别是什么?
2018-08-17更新 | 5次组卷
非选择题 | 困难 (0.15)
【推荐3】自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间,中国各领域看似稳定不变,其内部又蕴含着相当的变化,变与不变相互交织。

【科举制度的“变”】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并在客观上激励了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行文自“起讲”开始,就须“入口气”。即代圣人孔子或贤者孟子、朱熹等人的口吻说话。谓之“代圣贤立言”。至于代言的内容,也不能凭空捏造或搞乱了时代,只能依照“朱注”的文字加以构思。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必遭黜落。

——赵伯陶《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的合理性。
(2)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指出材料二中“行文”的含义及该变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政治制度的“变”】

材料三:有规定州郡长官改由文人充任,长官之外设通判(副长官),使其相互牵制……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事大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规定州郡长官改由文人充任”反映了北宋怎样的政治特点?北宋对宰相制度进行了怎样的变革?

材料四: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以的主要原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022-07-09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