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自然条件下,菊花多是秋季开花,花期通常在十月下旬。怎么让菊花提前到“十 一”国庆节开花呢? 园林科研人员知道植物的开花和果实的成熟受日照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查阅当地气象资料得知,9月份平均日照时间约为 12 小时,10月份平均日照时间约为 10小时。由此推测是不是日照时间长短对菊花开花有影响呢?
提出问题:日照时间长短能提前或延迟菊花开花吗?
作出假设:缩短日照时间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实验方案:
(1)实验准备:
器材:在国庆节前50天准备_____________的20盆菊花苗,暗室。
实验步骤:国庆节前50天,将20 盆菊花苗平均分成 A 、B 两组。
①A 组进行每天 10 小时光照,半月后进行每天8~9小时的光照; B 组进行每天 12 小时光照。 (施肥、浇水、温度等栽培条件两组一样)
②每天光照后,将菊花放到暗室进行遮光处理。持续50天。
③每天同一时间记录菊花开花的数量和开花时间。
(2)预期结果与预测结论:
预测 1:若A 组菊花和B组菊花大多数没有在“十 一”前开花,则说明 ______
预测 2:若 A 组菊花大多在“十一”前开花,而 B 组中花大多数没有提前开花,则说明__________
(3)问题讨论:
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对照组与实验组,除了变量以外,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且适宜,这遵循了探究实验的 __________ 原则。
②实验中,为什么两组菊花各要10 盆而不是1盆? __________
2024-02-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小明是个细心的孩子,他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生长在干旱地区的野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生长在潮湿土壤中的野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浅,这种生长现象主要是(  )
A.受根的向肥生长的特性影响B.受根的向地生长的特性影响
C.受根的向水生长的特性影响D.以上三种都不是
2024-01-2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对于生活在农田中的一只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
2024-01-17更新 | 36次组卷 | 81卷引用: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2021-2022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4 . “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B.阳光C.空气D.温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5 . 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的“沙暖睡鸳鸯”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种非生物因素是(  )
A.微生物B.温度C.无机盐D.燕子
6 . 某校课后服务实践课开展了饲养家蚕的活动。
(1)饲养家蚕过程中,同学们记录了蚕的发育过程。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的时期依次是:受精卵→幼虫→_______→成虫;成语“破茧成蝶”中的“蝶”所处的发育时期是___________
(2)同学们观察时发现,刚孵化出的蚁蚕(幼虫)就会在树叶中选择取食桑叶,这种行为是由______决定的。
(3)饲养过程中,有同学发现,若孵化阶段室温较高,则蚕卵孵化率就降低。据此,该同学提出了“温度对蚕卵孵化率有什么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开展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 别ABC
蚕卵数10001000800
培养温度(℃)102030
孵化率(%)789868
①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
②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请你帮他找出并改进:___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请你从提高蚕卵孵化率角度,给蚕农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积”,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水D.温度
12-13八年级上·福建宁德·期中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大雨过后,蚯蚓往往要爬到地面上是因为(       
A.喜欢干燥的环境B.穴中浸透雨水太凉C.寻找食物D.土中缺氧,无法呼吸
2022-12-25更新 | 27次组卷 | 7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的问题_____
作出的假设: 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_____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个实验中_____是变量,要控制好。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准备一个盒子,底面铺上一层干土,在其中一半浇适量水,然后把 10 只形态大小相似的蚯蚓放在中间,盒子盖上盖子,几分钟后观察即可。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3)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_____
2022-12-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的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
(1)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______行为,这是螳螂的______(先天性/后天性)行为。
(2)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______因素的影响。
(3)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______
(4)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体现了动物的______行为。
2022-11-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