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乱砍滥伐,开荒毁林B.污水任意排放
C.过度捕杀野生动物D.垃圾分类,节约用水
2024-03-24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哪些过程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①呼吸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④化学燃料的燃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随着我市公共绿地建设的迅速发展,枯枝落叶等垃圾不断增多,某兴趣社同学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一:将樟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恒温培养。
方案二:取樟树和枫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恒温培养。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方案______,原因是该方案符合______原则。
(3)生活中,我们用过的矿泉水瓶和废纸张应投入图中的______(填序号)垃圾箱里。
2023-12-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第五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4 . 下列不是导致青蛙数量减少的人为因素的是(       
A.化肥的过量使用B.农药的大量使用
C.降水量的减少D.人类的大量捕杀
2023-10-24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请根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加剧温室效应。
(2)植物通过_______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
(3)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可以增加降水量,可以改善温室效应,可以美化环境等,这说明_______(填“生物影响环境”或“环境影响生物”)。
(4)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列人类活动中,与此目标不符合的是_______。
A.各级机关倡导无纸化办公
B.选择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
C.大力发展火电厂,增加发电量,满足用电需求
D.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2023-09-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即可破坏环境,又可以改善环境。以下人类活动你认为正确的是(       
A.滥伐树木,毁林建房
B.网捕鸟类,猎杀动物
C.排放污水,乱倒垃圾
D.保护森林,建自然保护区
2023-08-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除了酸雨外,还有温室效应等问题。温室效应引起地球表面气温上升,使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地球自然灾害频发,物种灭绝加速。为降低人们生产、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温室效应,我们提倡“低碳生活”
资料二:红火蚁是一种危害面广、危害程度严重的外来生物。也是全球100种最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害虫之一,受到社会极高的关注,被列入我国农业、林业和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进行严格管控。
(1)温室效应是引起的全球变暖、灾害频发、物种灭绝加速的“罪魁祸首”,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2)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造成的,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______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3)如红火蚁随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
(4)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绿色植物的______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这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5)为了响应“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号召、你应该怎么做?请举例:______
2023-08-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8 . “石分美”是石家庄垃圾分类的宣传标志。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如图为四个不同垃圾箱上的图标,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废旧电池应投放到乙垃圾箱B.厨余垃圾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C.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D.废纸和塑料应投放到丁垃圾箱
9 . 人类活动对环境已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活垃圾没有分类处理随处掩埋等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人能过上绿色低碳的生活呢?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1)世界环境问题中引起温室效应和酸雨的主要气体分别是________。
A.二氧化氮、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2)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气体。
(3)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________等。
(4)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提倡无纸化办公,文件、工人通知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其生物学的意义在于________。
A.节省办公经费B.保护森林C.减少垃圾D.实现现代化
2023-08-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十四五”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离开教室时“人走灯关”B.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C.投放垃圾时进行垃圾分类D.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2023-08-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