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2021年5月,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通报了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结合2016年—2019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后公布的统计数据,近五年全国城乡人口及性别构成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注释:①全国人口是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②2016年—2019年为1%人口变动调查样本数据推算而来,2020年为普查数据。③表中数据的处理遵循四舍五入的原则。
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

具体指标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年末总人口(万人)

138271

139008

139538

140005

141178

城乡

人口

城镇人口(万人)

79298

81347

83137

84843

90199

乡村人口(万人)

58973

57661

56401

55162

50979

性别

构成


男性人口(万人)

70815

71137

71351

71527

72334

女性人口(万人)

67456

67871

68187

68478

68844

性别比(女=100)

104.98

104.81

104.64

104.46

105.07


(1)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可知,全国人口在_________年达到14亿,近五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逐年_________
(2)依据全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曲线图。

_________
(3)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5.07,而2019年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4.46。这两年的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2024-03-3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某校初一年级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对多个大型居民小区进行了走访,得到了如下结果:
对垃圾分类的态度不赞同赞同但未行动赞同且有行动
人数40406554
据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法,资料显示居民中支持垃圾分类的百分比是_____%。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在确定对象时应_____(选填“以男生为主”“以女生为主”或“随机抽样”)。
(2)同学喝完矿泉水,他们应将矿泉水瓶丢进序号________所示标志的垃圾箱中。
   
(3)请写出一句倡导垃圾分类的标语:_______
2024-01-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大部分县城街道都放置了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实行了垃圾分类制,要求居民将垃圾按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放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推广垃圾分类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2)现有啤酒瓶、一次性塑料杯、鱼骨头、菜皮、香蕉皮、易拉罐、用过的餐巾纸、废电池等垃圾,应该放入其他垃圾箱的有______。上述剩余物中可回收后再利用的有:____(写出一例即可)。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废电池的危害:___(写出一点即可)。
(4)请你谈谈小区内实施垃圾分类的好处:__(写出一点即可)。
2023-09-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图一表示某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的传递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所示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二中的D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碳元素可以通过它们的__________作用变成二氧化碳释放到非生物环境,实现其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4)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中和为零”的庄严目标。“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你能做些什么?请提出至少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
2023-05-16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频综合题30道-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越来越广,越来越严重。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___________部分。
(2)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啄木鸟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树等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家园人人有责。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护绿、低碳方面能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023-02-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水是植物体一生中所需要的,请依据水分被植物体吸收、运输、利用过程中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与此处生有大量根毛有关,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            相适应的特点。
A.环境B.功能C.物质
(2)水分在自然界是由高处往低处流的,但在植物体内能通过_______由下向上运输,这是因为植物的_____________能拉动水分的运输。
(3)植物体内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片散失了,不是一种浪费。这除了对自身有益外,对自然界也有重要的意义,例如___________(写2点)。
(4)建设绿色家园,人人有责。请写出一条具体措施与大家分享:____________
2023-01-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条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人民都加入到了此项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军中。某校初二年级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对长沙市五个大型居民小区进行了走访,得到了如下结果:

对垃圾分类的态度

不赞同

赞同但未行动

赞同且有行动

     

20

153

227


据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二中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__法,资料显示居民中支持垃圾分类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
(2)走访的同学感觉口渴,喝完了买来的矿泉水,他们应将空矿泉水瓶丢进序号 __________ 所示标志的垃圾箱中。
(3)以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不包括________
A.减少垃圾产生量B.提高资源化利用
C.降低对生物的危害D.垃圾对土壤无害
(4)根据生活经历和体验,请写出一句倡导垃圾分类的标语:________________
8 . 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提出三点倡议,其中一条就是: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你参加过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吗?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1)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_______气体。
(2)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人体的_______________系统造成严重伤害。
(3)日常生活中你应该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例)。
9 . 全国人口出生率再创新低。近日,《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披露,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而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45‰,人口专家:负增长可能提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如表是第三、四、五、六、七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表,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时间

全国人口总数(亿)

年增长率(%)

全国人口总数(亿)

男性

(%)

女性

(%)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第三次

1982年7月1日

10.319

51.50

48.50

106.30

2.10

第四次

1990年7月1日

11.600

51.60

48.40

106.60

1.48

第五次

2000年11月1日

12.953

51.63

48.37

106.74

1.07

第六次

2010年11月1日

13.705

51.27

48.73

105.20

0.57

第七次

2020年11月1日

14.118

51.24

48.76

105.07

0.53

(1)历次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普查时首先要明确普查________和普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普查方案。
(2)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女性;第七次人口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_____________(填“快速增长”“低速增长”或“低速减少”)态势。
(3)国务院2010年颁布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两次人口普查之间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调查,也就是1%人口抽样调查,又称为“小普查”。“小普查”时,不可能逐一调查,需要选取1%调查对象作为________________
2022-04-12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已向全世界郑重承诺我国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某校生物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两图所示资料。左图是碳循环示意图,右图是中国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上面左图中过程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通过过程④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来,维持__________平衡。
(2)右图显示 1963-2019 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_____。由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吸收量,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3)我国政府提出力争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从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或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给自己和大家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