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脊椎动物类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3 道试题
1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提起濒危动物,很多人都知道朱鹮、金丝猴、大熊猫等,却对濒危的两栖动物知之甚少。但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评估的物种中,两栖动物濒危物种比例高达41%,远高于鸟类(14%)和哺乳动物(26%)。
作为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适应力远不如其它陆生脊椎动物。它们一生大多经历水生和陆生两个阶段,它们的皮肤对温度和湿度极为敏感,因此对环境的要求更高,在寒冷和酷热季节则需要冬眠或者夏蜇。裸露的皮肤也导致其容易感染疾病。并且,它们活动能力弱,不能进行长距离移动和迁移,无法躲避越来越频繁和剧烈的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
两栖动物曾在地球数次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为什么会在近两个世纪面临这样的威胁?人们研究发现威胁两栖动物的因素主要包括:因农业开发、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的栖息地丧失;因具食用和药用等价值导致被过度捕杀;以及气候变化和疾病等(如下图)。

两栖动物的减少意味着什么?两栖动物是许多害虫的天敌,研究发现,某些由蚊虫传播的疾病病例激增(如疟疾)与两栖动物减少有关。两栖动物还被普遍认为是环境剧烈变化的指示动物,其灾难性的剧减警示人们地球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退化。
为拯救它们,人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尽最大努力去保护两栖动物。当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基于生态系统保护及平衡的动物福利法,我国也于1989年施行并于2021年修订了《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增加了对两栖动物的保护力度,以确保其种群及栖息地安全,严防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及破坏栖息地行为,坚决禁止滥食及非法交易野生动物活动。保护两栖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文中提到的导致两栖动物容易受到威胁的自身原因包括______。(多选)
a.用肺呼吸       b.活动能力较弱       c.对环境要求高       d.易感染疾病
(2)农业开发和环境污染,不仅导致栖息地破坏,还常导致两栖动物出现畸形。致畸原因主要是:两栖动物的______湿润且裸露,对环境敏感,______过程离不开水,成体和幼体均容易受到污染物影响导致畸形。
(3)由图可知,全球不同地区两栖动物的主要致危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中,____________一直是两栖动物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近年来,由__________带来的威胁凸显出来;可喜的是,______因素带来的威胁得到了改善,结合文中信息分析,这可能得益于______
(4)根据我国目前两栖动物主要致危因素分析,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能采取的保护两栖动物的措施有______
2024-05-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斑马鱼是小型热带淡水鱼,因体表有类似斑马的条纹而得名。斑马鱼有多个特征使其具有科研价值。下图1为斑马鱼生长发育过程及部分特征。

(1)斑马鱼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在游动时减少_______。它们对水质和水温要求不高,食性杂且广,对环境有较强的_______能力,这使其易于被科研人员养殖作为实验材料。
(2)由图1可知,斑马鱼雌鱼产卵量_______;受精卵孵化速度快;胚胎_______,不易被天敌发现。这些特征有效保证了其在野生环境中的种群数量。若将其作为科研对象,既能大量繁育,又能_______实验周期,还便于直接观察体内的组织、器官。
(3)斑马鱼的毛细胞和人耳蜗内的听觉细胞有相似的功能及分化机制,而人耳的听觉细胞受损后不易再生。研究者用药物损伤斑马鱼的毛细胞,观察其再生能力。
①由图1分析,研究者选用受精5天的斑马鱼进行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
②实验结果如图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_______。因此,研究者有望利用斑马鱼毛细胞的再生机制解决人类因听觉细胞损伤导致的_______难题。

2024-05-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中华凤头燕鸥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如图)。下列不属于其适应飞行的相关特征是(  )

A.两翼宽大B.体重轻C.具龙骨突D.以鱼类为食
2024-04-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
4 . 爬行动物玳瑁是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体表覆盖鳞甲B.卵生,卵表面具卵壳
C.生殖过程不能摆脱水环境D.体温不恒定
2024-04-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红树林鳉鱼多生活在地面积水形成的小水池中。天气变化或环境恶劣时,会跳出水坑躲进落叶堆或泥土中,最长可达60天之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鳃是其重要的呼吸器官
B.运动主要依靠躯干和尾部摆动
C.水陆均可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D.跳出水坑是对恶劣环境的适应
2024-04-2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北京市水体包括自然河流、湖泊、运河等。水体中生活有多种生物,其中北京原生鱼有74种。高体鳑鲏是北京原生鱼的一种。它体型较小,身体长约6~8cm,身体背部微黑色,生活在水流平缓的水体中。鳑鲏鱼以藻类等植物为食。在繁殖期,雄鱼体色变得非常鲜艳,吸引雌鱼。雌鱼将卵产在河蚌的入水管内。孵化后的小鱼在河蚌体内继续生长,一个月后离开,进入水中生活。在鳑鲏产卵的同时,河蚌的后代也会从出水管出来附着在鳑鲏身上生长发育,一段时间后脱落独立生活。

近年来,北京市加大水体环境保护的力度,鱼类的物种数量有稳定提升,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其中,高体鳑鲏、棒花鱼和青鳉在全市河流中广泛存在,北京市二级野生保护动物马口鱼也在城市河段中多次现身。除了北京原生鱼,河流中还生长着藻类、香蒲等多种植物,以及吃水草和小鱼的野鸭等多种鸟类。北京市的河流湖泊呈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群鸟戏水的良好生态景象。

鱼类的丰富程度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征,也是水生生态系统是否良好的一面镜子。北京原生鱼的保护是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持续进行。
(1)高体鳑鲏身体呈流线型,用______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高体鳑鲏与河蚌的关系是______。河蚌与鱼类不同,身体内______(填“有”或“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3)鱼类在水生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请根据文中信息写出一条含有高体鳑鲏的食物链______
(4)同学们在护城河和温榆河调查时发现了麦穗鱼(见如图)。由文中信息可知,麦穗鱼和______亲缘关系最近。

(5)为了保护北京原生鱼,请向在河道、湖泊边休闲的人们提出一条建议:______
2024-04-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乌鸦食性较杂,集群性强,行为复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乌鸦牙齿发达,可研磨食物
B.乌鸦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乌鸦体温随环境温度改变
D.乌鸦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2024-04-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鹰是自然界中凶猛的鸟类之一,常常盘旋于高空中,敏锐的双眼发现猎物后,快速俯冲捕捉住猎物。下列有关鹰的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可增加飞行的阻力
B.视觉发达,有利于在疾飞中捕食
C.趾端的爪锋利,善于抓捕猎物
D.呼吸作用旺盛,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2024-04-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9 .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下列关于其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皮肤和肺呼吸
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体表覆盖有坚固的甲
D.受精卵在陆地上发育
2024-04-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10 . 东方蝾螈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又名中国火龙。下列关于东方蝾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体与成体的皮肤都很干燥
B.幼体能适应陆地生活
C.幼体与成体结构存在差异
D.幼体与成体都用肺呼吸
2024-04-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