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脊椎动物类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资料一:安阳市林州大峡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峡谷内植被覆盖率90%,森林覆盖率80%,有林木75科,450种,景区内还有千年榔榆、桑树、红豆杉、太行花等珍贵植物。2022年有摄影爱好者在大峡谷内还拍到了大型兽类山狍子。
资料二:在河南省2023年10月举行的第29届“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中,林州红旗渠林虑山国家地质公园被确定为野生动物放归地,放归了雀鹰、黑翅鸢、白鹭、貉等67只野生动物。
(1)文中划线部分体现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
(2)红豆杉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植物。
(3)山狍子在生殖发育上最大的特点是______,这一特点使其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4)黑翅鸢幼鸟和成鸟相比,羽毛的颜色暗淡许多,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5)大峡谷内多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构成的整体就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2 . 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自然条件下,乌鸦和银鸥是黑头鸥的两种主要天敌,它们常常取食黑头鸥的卵和雏鸥。黑头鸥的卵壳表面为杂色,与周围环境颜色接近。
生物学家廷伯根的研究团队进行了相关实验:先把一些完整的天然杂色卵分散地放置在沙丘上,其中有些卵保持黑头鸥的自然杂色,其他卵都被涂为醒目的白色。从隐蔽处观察沙丘数日,并记录乌鸦和银鸥对这两种卵的捕食率,结果如下表。
该研究团队在研究黑头鸥育雏行为时发现,当雏鸥孵出,双亲会小心地把卵壳残片用喙捡起,然后飞到远离巢穴的地方将其扔掉。于是他们设计了第二个实验:先把一些完整的天然杂色卵分散地放置在沙地上,再把一些破卵壳放置在离完整卵不同距离的地方,观察并记录完整卵被捕食的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被捕食数白色卵天然杂色卵
被乌鸦捕食数(个)148
被银鸥捕食数(个)191
被其他动物捕食数(个)104
未被捕食总数(个)2535

(1)黑头鸥属于脊索动物门鸟______(填分类等级)鸻形目。
(2)黑头鸥的飞翔能力很强,请写出一条黑头鸥适于飞行的形态特征______
(3)黑头鸥卵中,能为受精后的胚盘发育成雏鸟提供营养的结构有卵白和______
(4)表中实验结果表明,乌鸦和银鸥对白色卵的捕食数量都____(填“高于”或“低于”)天然杂色卵,说明天然杂色卵被乌鸦和银鸥捕食的几率小。图中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完整卵与破壳卵的距离越远,完整卵被捕食的数量越____(填“多”或“少”)。
(5)结合以上资料可以得知,雌雄黑头鸥在繁殖期表现出来的“抛壳”行为有利于减少被天敌发现的可能性,从而对______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3 . 央视纪录片《一条溪流的朋友圈》讲述了一条小溪在去往大海的路上,与无数生命相遇。以下为纪录片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1:蜗牛啃食海芋的叶片,饱餐之后,却落入蟾蜍口中。看似无关的三个生命,以这样的方式产生了联系。
资料2:盛开的禾雀花,吸引了一只倭花鼠,禾雀花的花瓣卷拢在一起,花蜜藏在花朵深处,倭花鼠想要得到花蜜,不得不探身进入花朵深处,沾上一身花粉。
资料3:每棵树都是一个高效的24小时工作的水泵。树根不停的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再由叶片蒸发到天空。
资料4:为了减重,鸟儿舍弃了牙齿,舍弃了膀胱....大自然的规则永恒而公平,鸟儿的牺牲换来了飞翔能力。
(1)这条溪流中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____
(2)资料1中三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为:____
(3)资料2中禾雀花经过____形成果实和种子。
(4)资料3中树根从土壤中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片的____(填生理活动)散失到环境中。
(5)资料4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个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____
2024-05-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4 . 昭通大山包是彩云之南乌蒙高原上一颗璀璨而耀眼的明珠,这里不仅有湛蓝的天空、澄碧的湖水、广阔的草场,还有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黑颈鹤迁徙到这里越冬。“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12月被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1年12月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之一。湿地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如维管束植物56科140属186种;动物10目28科68种。大山包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圣地,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甲图是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除甲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______
(2)食虫鸟与青蛙的关系是______
(3)甲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4)乙图是黑颈鹤准备飞行姿态,它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5)大山包有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体现了生物_______的多样性。
2024-05-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2023年11月2日,“生态汉中·美天下”2023朱文化交流活动在汉中市举行。朱是我国特有的生态名片,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朱是世界至为宝贵的生态精灵,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我国。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上世纪朱曾一度销声匿迹。1981年,科技工作者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7只野生朱。经过42年的不断保护,我国朱鹮种群数量已从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突破万只大关。
资料二:朱鹮生活在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非常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主要以小鱼、泥鳅、蛙、蟹、虾、蜗牛、蟋蟀、蚯蚓、甲虫、半翅目昆虫等动物为食。通常在水边浅水处或水稻田中觅食。
(1)根据朱鹮的生活环境和食性,可推测朱鹮的喙与下列____图最相似。

(2)朱鹮和其他鸟一样,呼吸方式比较特殊,肺部也有特殊的结构,下图中符合朱鹮的肺部特征的是____

(3)资料二中提到朱鹮食用的小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____
(4)历史上曾广泛分布的朱鹮在上世纪数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目前我国朱鹮种群数量已从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突破万只大关,这得益于我国在陕西洋县建立了____,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5)保护朱鹮,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你会怎么做?____。(写出一条即可)。
2024-04-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第一次中招模拟联考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6 .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和打击盗猎力度的加强,我国藏羚数量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不足7万只增加至目前的约30万只。藏羚从濒危物种降为近危。
资料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中正式宣布“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资料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又增添一些海洋物种,如儒艮、鲍鱼、柱状珊瑚虫等。其中,拥有“美人鱼”之称的儒艮现在被列为易危物种。
(1)藏羚群体中有分工合作,且能繁殖的雌性藏羚地位最高,可见其具有___行为。
(2)资料二中导致长江白鲟等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有___(任意答出1点即可)。
(3)“美人鱼”儒艮虽生活在水中,却用肺呼吸,可产下发育完整的幼崽,并用乳汁喂养幼崽。由此判断,儒艮属于___动物。
(4)以上资料中提到的不同动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多样性。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___
2024-04-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现代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虽然属于熊科,但大熊猫的前掌很特殊,除了前掌五指外,有一根增大的腕骨有拇指状结构,能与其他5个“手指”合作抓取竹子,被称为“伪拇指”。尽管大熊猫的伪拇指非常有名,但它只是一个相当简陋的小而扁的结构,曾让早期的解剖学家迷惑不解。
近日,一研究团队在中国云南省昭通市水田坝发现了700万~600万年前的始熊猫伪拇指化石(图1)。伪拇指的实质是桡侧腕部演化出的籽骨,对竹子的抓握十分关键,该化石是熊猫取食竹子的最早证据。
现生大熊猫的桡侧籽骨在靠近末端处有一个急剧内弯的钩,其功能是靠单一骨骼形成的抓钳。与人类具有两个指节的拇指形成对比的是,人类拇指的末端一节可以弯曲以便于抓握(图2)。始熊猫的桡侧籽骨缺乏末端的弯钩,表明进化过程分为两步:伪拇指最初简单伸长,后来出现更精细的末端弯钩,同时伴随着末端的轻微缩短。无论是绝对长度还是相对长度,始熊猫的伪拇指都超过其现生后代,只是缺乏大熊猫的末端弯钩。然而,自中新世晚期以来,熊猫的伪拇指没有进一步增大。
研究表明,肥胖的熊科动物走路时以前、后脚掌接触地面。强烈伸长的桡侧籽骨更有利于抓握竹子,但不可避免地与长距离行走产生冲突,任何桡侧籽骨的进一步增大都会导致更显著地突出于掌面,从而对行走产生干扰,通俗地说,就是会“硌脚”。因此,现生大熊猫通过伪拇指末端向内急剧弯曲成钩状和外侧扁平来均衡功能间的相互冲突。在现存的熊科动物中,只有大熊猫有一个大的肉质垫来缓冲桡侧籽骨,表明这种骨骼的承重功能很重要。
(1)大熊猫的胚胎发育类型为_______,研究大熊猫伪拇指和取食方式相关这一问题的直接证据是___________
(2)据文中信息可知,大熊猫的伪拇指是与其抓取竹子的取食方式相适应的。从进化过程分析,伪拇指最初_______后来出现_______,同时伴随着末端的轻微缩短。从进化角度分析,这种适应是长期_____的结果。对于熊猫来说桡侧籽骨_____(填“有弯钩”或“无弯钩”)是有利变异。
2024-03-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红碱淖湿地地处陕蒙交界处,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遗鸥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鸟类及其栖息地。遗鸥以豆娘为主要食物,并以摇蚊幼虫补充。豆娘以蚜虫、摇蚊等为主食,摇蚊幼虫以藻类和细菌为食。
近年来由于神府煤田的开发、人类频繁的经济活动、海子的渔业生产蓬勃发展,直接影响水、涉禽的栖息环境。面对红碱淖湿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相关部门采取了水质治理、生态补水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
通过不懈努力,2022年在红碱淖湿地孵化遗鸥幼鸟达1万多只,这为遗鸥鄂尔多斯种群,乃至全球遗鸥种群的稳定和有效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1)遗鸥善于飞行,请写出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一条外部形态特点:______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遗鸥属于生物成分中的______,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一条含有遗鸥的食物链: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造成红碱淖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哪些?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目前,我国遗鸥种群数量趋于良好。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请你再提出一条保护遗鸥的其它合理建议:______
2024-02-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进化树”可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原始生命,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进化成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其分类单位是_______
(2)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研究发现:在6亿年前出现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大约在5.3亿年前出现最早的鱼类,大约3.2亿年前才出现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____](填图中字母),该种生物类群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的原因是_______
(3)根据_______可将图中的脊椎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鱼类、B和C,另一类是鸟类和哺乳类,其中哺乳类是最高等的一类脊椎动物,这类动物与其他脊椎动物明显不同的识别特征有:①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_______;②_______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4)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兔子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大,内部都含有_______,这体现了生物体_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5)请写出图中E所代表的植物类群_______
2024-02-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23年3月3日是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江西省林业局举办了“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物种保护”的主题宣传活动。
据调查,我省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有1007种,已知的高等野生植物有6337种。其中特有野生植物已知达60种以上,分布野生兰科植物有63200余种。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开展了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对麋鹿、穿山甲、白鹤、中华秋沙鸭、蓝冠噪鹛,以及资源冷杉、水松、花榈木、落叶木莲、霍山石斛等物种进行种群保护、原生态环境改造恢复与拯救繁育……为全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1)蓝冠噪鹛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其体内有___辅助肺呼吸;穿山甲体表具有鳞片,鳞片之间夹杂着硬毛,且体温恒定,其生殖发育方式与家兔一样是___
(2)资源冷杉和水松属于___植物,它们与花榈木、落叶木莲、霍山石斛最主要的区别是种子外没有___包被。
(3)材料中画线部分野生兰科植物涉及的三个分类等级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___
(4)保护野生动植物,应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怎么做?___(写出一点即可)。
2024-02-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生物(合卷)试卷-初中生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