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菌的发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
B.巴斯德通过此实验发现了细菌的存在
C.此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D.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024-02-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细菌分布广泛。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巴斯德证明食物腐败不是自然发生的,是细菌引起的
B.芽孢是细菌的生殖体,可繁殖出大量后代
C.细菌按形态大致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D.芽孢小而轻,易于传播
2024-02-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10-11八年级·广东东莞·期中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形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冷却,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瓶内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氧气的有无B.烧瓶容量的大小
C.细菌真菌的有无D.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2024-01-30更新 | 25次组卷 | 122卷引用:2015-2016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小松中学八年级上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空气的有无B.微生物的有无
C.瓶口是否弯曲D.烧瓶容量的大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57年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是怎样发生的。对其实验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有鹅颈B.把肉汤加热是为了更好喝
C.细菌在大气中广泛存在D.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6 . 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将图中两套直玻璃管弯玻璃管装置分别先用酒精灯加热煮沸,然后放置室温冷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B.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
C.②中的肉汤先变质D.不能打破生命起源的自生论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
7 . 下图是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关于该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整个实验过程控制的变量是容器的形状
B.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肉汤中的微生物
C.肉汤变混浊的原因是微生物在肉汤中大量繁殖
D.该实验说明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8 . 以下关于科学家的论述错误的是(  )
A.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B.巴斯德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C.巴斯德发现了细菌D.林奈提出了“双名法”给生物命名
9 . 某同学为了认识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据此回答:

(1)在安置好装置之后,利用酒精灯和其他仪器将试管内的肉汤煮沸,其主要目的是______
(2)此实验装置中变量是有无______;此实验中取2支试管的原因是为了设置______
(3)置于室温25℃的环境中,若干天后肉汤先腐败的试管是:______试管,从而得出食物腐败的原因是:______
2022-04-1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难(0.4) |
10 . 1864年,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鹅颈瓶”实验,让人们对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细菌有了新的认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把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肉汤内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B.“鹅颈瓶”实验的关键是弯曲的瓶颈,能阻止外界细菌进入,是实验的变量
C.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彻底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D.巴斯德提出了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2022-04-11更新 | 1250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