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进化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红树林湿地是海陆交错带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持海岸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树林的植物可以通过下列方法生存于盐碱地:
方法一:拒盐。红树林植物根系具有过滤系统,在吸收水分时把海水中的大部分盐分“过滤”掉。
方法二:聚盐。将盐分聚集在细胞液中,通过大量吸水降低盐浓度,让细胞进行正常生理过程。
方法三:泌盐。对于进入体内的多余盐分,一些红树林植物能利用叶片表面的盐腺,将其排出体外,经太阳曝晒或风干后成为盐粒。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红树林植物属于___
(2)红树林植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中的___(填结构名称)提供;根细胞能拒绝盐分进入细胞的结构是___
(3)红树林植物能适应盐碱地是长期___的结果;这种现象可以用___学说解释。
(4)根吸收的盐分经过根、茎、叶中的___运输到叶片盐腺后被排出体外。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五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5500万年前,南极海域温度大幅度下降,生活在此的大多数鱼类因无法适应环境变化而灭绝,而冰鱼的祖先由温水、依赖血红蛋白的生活方式,逐步进化为冰水、无需血红蛋白的生活方式,变得“抗冻”,最终在天寒地冻的南极海域生存繁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南极海域产生变异的冰鱼都能够生存
B.南极海域温度下降使冰鱼产生抗冻变异
C.冰鱼变得抗冻是低温选择的结果
D.冰鱼的抗冻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
7日内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3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极地狐和沙漠狐都是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极地狐不仅耳朵较短小,尾巴和四肢也比较短小,这种尽量减小体表面积的形态特征,有利于防止热量过分散失。沙漠狐的耳朵在食肉动物中是最大的,大耳朵是它的散热器。
(1)资料涉及的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的是______
(2)雌性极地狐用乳汁哺育后代,这种特点的优势是______
(3)影响两种狐外部形态的生态因素主要是______。极地狐和沙漠狐都有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这是长期______的结果。
(4)根据资料中极地狐形态特征推测,它应该生活在______(填“寒冷”或“炎热”)地区。
2024-04-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甘蔗甲虫的成虫咬食甘蔗嫩叶,在蔗茎上打洞,然后产卵于洞内;幼虫向下蛀食蔗茎和根,到一定虫龄,幼虫从甘蔗爬出入土化蛹。
资料二 为了控制甘蔗甲虫,1935年澳大利亚引入100余只背部布满毒腺的甘蔗蟾蜍。当地乌鸦等动物捕食甘蔗蟾蜍后,因为中毒而数量急剧下降,导致甘蔗蟾蜍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几十年后,调查发现,乌鸦会攻击并取食甘蔗蟾蜍无毒部位,从而数量回升;也发现了防御能力更强的甘蔗蟾蜍。
(1)资料中,三种动物均以_______方式繁殖后代。
(2)甘蔗甲虫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甘蔗蟾蜍成体能在陆地上生活,与它用肺呼吸密不可分,但因肺不发达,还需_______辅助呼吸。
(3)乌鸦和甘蔗蟾蜍在生存斗争中进化,是_______的结果。
(4)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乌鸦学会捕食甘蔗蟾蜍而不中毒的行为属于_______
2023-05-17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地球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生物,同一物种也有着不同的特征,图表示地雀喙从适于取食昆虫到适于其他食性的进化。

(1)地雀的喙中无齿,其意义是可以_____________,利于飞行。
(2)地雀喙的形态各异,体现了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3)地雀喙进化出不同的形态,这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4)地雀喙的形态不同,与其不同的取食方式相适应,这种变异对地雀属于_____________(填“有利变异”或“不利变异”)。
2023-04-2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6 . 1926年前,澳洲兔子泛滥成灾,超100亿只。1950年,为消灭兔子,澳大利亚播撒一种只对兔子有害的黏液瘤病毒,野兔致死率达95%。但使用多年后,兔子重新泛滥。下列根据时间轴为顺序列的观点中,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
   
A.AB.BC.CD.D
2023-04-04更新 | 39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7 . 某小岛上蜥蜴的脚趾原为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后来脚趾出现了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假设它们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图①-④表示蜥蜴的进化阶段。分析回答:

(1)①→②阶段出现了联趾性状,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②阶段出现联趾性状的蜥蜴,由此推测①阶段存在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的个体。
(2)③→④阶段,小岛上食物短缺,游泳能力强的蜥蜴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导致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的个体比例逐渐上升,这种现象可以用达尔文的__________学说解释。
(3)若要鉴定④阶段中某分趾个体的基因组成,可让它与联趾个体交配,若后代出现__________性状,说明它的基因组成是Aa。
2022-06-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8 . 科研人员对某地仙人掌进行多年研究,发现该地仙人掌肉质茎上的硬刺密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刺密度过高和过低的类型很少,且该地区土蜂一般将卵产到多刺的仙人掌中,其幼虫以肉质茎为食,而野猪喜食少刺的仙人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刺的仙人掌易被土蜂幼虫取食而亡
B.少刺的仙人掌若有土蜂的卵易被野猪吞食
C.野猪和土蜂的选择作用使得仙人掌肉质茎上刺的密度相对稳定
D.野猪和土蜂的选择作用会使仙人掌加速演化形成新的物种
2022-05-15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 押福建卷19-23题 (主题八 生物的多样性)-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福建卷)
9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植物花的形态与气味都向着吸引昆虫方面进化,昆虫口器也因适应植物形态结构而发生改变,这种协同进化更有利于生物在自然界的生存与繁衍。
资料2:某些植物具有“开花产热”现象,它们在开花期间产生和累积大量热能,显著提高花的温度,促进花的气味挥发吸引昆虫。
资料3:蜘蛛丝的蛋白质纤维强度高、弹性好,但产量少。中国科学家将蜘蛛丝蛋白基因转入家蚕的基因组中,培育的家蚕吐出的蚕丝含有约2%蜘蛛丝蛋白。这种新型蚕丝有望进一步开发成角膜替代品、伤口敷料等生物医学材料。
(1)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点,植物与传粉昆虫的协同进化是______的结果。
(2)植物“开花产热”是通过______(填生理过程)分解有机物实现的,该过程发生场所主要在花细胞的______中。
(3)家蚕在它发育的______时期吐丝。培育分泌蜘蛛丝蛋白的家蚕,主要利用了______生物技术。
10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以西的太平洋上,在这些岛屿中生长着多种植物和动物。黑海榄雌能从叶片中分泌多余的盐分;祖先源自南美热带森林的海鬣蜥以海藻为食,眼与鼻腔间有盐腺,可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
某科学家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是将上百种常见植物种子浸泡在与海水等浓度的盐水中,发现一个月甚至数月后这些种子中的大多数仍能发芽。实验二是将部分种子或果实喂食鸟类,发现随着鸟类粪便排出的未消化种子中许多也能发芽。
(1)两个实验可为植物种子迁入加拉帕戈斯群岛提供佐证。实验一证明了种子迁入的可能途径是_________。实验二证明了种子迁入的可能途径是_________
(2)黑海榄雌和海鬣蜥在适应_________环境的生理机制上有一定相似性,这是长期_________的结果。
(3)海鬣蜥与祖先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1-07-09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