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面是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对日本731部队在撤退之前毁灭罪证时的场景的描述(局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那座利用特殊钢材和近50 公分厚的水泥墙盖起来的特设监狱,十分牢固……部队人员拿着铁镐和铁锹走进特设监狱单人牢房的一刹那,都吓得呆立不动了……他们发现在单人牢房墙上闪耀着黑紫色的大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每个字约为 20厘米见方。监狱里根本无法搞到笔墨,一看便知道那是用鲜血写成的。一个个黑紫色的字迹,像高压电流般地冲击着这些慌忙进行战败处理的731 部队人员的大脑,使他们麻木了
A.材料类型单一尚未形成有效证据链B.印证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C.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了历史解读D.史料记载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今日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5月考前押题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美国对事变表示遗憾和忧虑。日军攻陷锦州后,美国只是宣称“不承认主义”而已。英、法态度则更加消极,英国甚至拒绝同美国一起向日中发出照会。美、英、法的这种态度(     
A.主要缘于欧洲战场的牵制B.促使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野心D.推动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今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部分诗词。综合表中信息可见(     
作者身份诗词
皓青民主人十将军弓马故盘旋,巧胜炎人是此年。
提倡民权开议会,发扬诗兴筑吟坛。
于力学者日寇天同愤,驱除要儿时!
——新四军战士将军百战虎生风,气壮山河诛寇兵。
塘马村头丧敌胆,倭寇俯首葬英雄。
A.挽救民族危亡凝聚了抗日力量B.合作抗战成为全民共识
C.正面和敌后战场将士共赴国难D.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日本侵华的731部队人员回忆当年的“实验”情况说道:“和实验室相连接的粗管道中有一个用铁板制的气闸……电风扇一转,气闸一拔,毒气就流进关着‘马鲁太’(对在押活体实验里人员的称呼)的小屋里。”这则口述史料(     
A.说明了沦陷区内爆发大规模瘟疫B.呈现了战争是最残酷的
C.可作为日军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证D.可完全真实地再现历史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毛泽东指出,“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从现在起,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要把‘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口号。”这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日本侵华士兵花谷正回忆:“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四处飞散。”该回忆揭露的是哪一事件的历史真相(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七七事变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31年,国民政府制定《空军作战防空计划》,明确“拟定空军与陆海军联合作战方针”。1933年,国民政府把空军建设时间由原来的五年缩短为三年,并准备以南京、保定、西安、汉口、广州为根据地把全国划分为五大空军区。国民政府此举的背景是(       
A.独立的工业体系尚未建立B.中日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全国团结抗战的初步形成D.日本侵略者策动华北自治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史学繁荣,在编撰中呈现出新趋势。不少阅读者更喜好参阅叙事简明类史著,因此一些史家对卷帙巨大的史书做了化繁为简式改编,例如王当将《左传》改编成传记体后,竟取得“人竞传之”的良好效果。宋人在参阅喜爱的史著时,还撰有撮要、节要以及节抄类史著。与前代相比,宋代蒙学类史著数量与种类增长迅速,史家以十七史为取材对象,编排讲求上下两句成对,四言成句。宋人不仅为一些史书补配了插图,而且还有意创制了图文并茂类史书。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大力推行,一些史著刊编者为迎合读者应试之需,不仅对正史诸家注本做了综合编刊,而且在一些选刊的原著内,多附加题评、批注等特定内容,以增强其参阅效果,一些刊编者在拟定书名时还不惜假托名人,欲以达到广传旺销之效果。

——摘编自燕永成《宋代史书编传新趋势及其特点》

材料二   《史学季刊》是中国抗战时期大型的学术性史学刊物,其创刊是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也受日军全面侵华的影响。其作者群体主要为内迁到四川的高校教师,以四川大学为依托,规模之大、学术流派之多,在中国近代史学期刊发展史上实属罕见。尽管这些史家存在流派、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但在爱国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思潮的引领下,这一作者群体怀着经世致用的共同治学理念。在学术特色上,《史学季刊》注重史实考据,彰显了抗战时期中国史学思潮的主流。徐中舒在《古代四川之文化》一文中寓民族情怀于古代四川文化研究,并强调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史学季刊》也重视对西方史学的介绍与引入,具有丰富的国际视野,展现了中国史学研究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是中国史学研究接洽国际史学的重要方式。

——摘编自唐勇《抗战时期〈史学季刊〉的创立及其学术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史书编撰呈现出新趋势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抗战时期《史学季刊》创立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建议。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35年,侵华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胁迫南京国民政府批准北平(今北京)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其达成的协议,即“何梅协定”。日本希望能够借此将河北、察哈尔、北京、天津等地通过“自治”而从中国分离出去。据此可知(     
A.国民党放弃了全面抗战政策B.抗日救亡运动遭到挫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破坏D.日本加紧了侵华的步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革命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但此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强大。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去团结一切同盟军,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就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大的影响,更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革命对象,在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灭我中华毁我民族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阶段。除极少数亲日派、大汉奸外,从农民到地主,以工人阶级到英美派的买办资产阶级,从共产党到国民党,无不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国民党拥有全国性政权及数百万军队,共产党过去曾有过三十万军队及数百万人的政权,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尤其是经过艰难困苦的长征,力量已大大削弱。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力量又不平衡,决定了统一战线在对外进行民族斗争的同时,内部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尖锐的阶级斗争。

——摘编自袁永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当时“革命力量薄弱”问题的,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