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大学与时代】

材料一   中古后期,西欧大学主要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受救皇控制,50%以上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其教学与研究以经院主义哲学为核心,辅之以医学、法律等专业学科。14—16世纪,国家或民族教会创办的大学迅速增加,许多城市也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等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大学,其分布范围向整个欧洲扩展,希腊语、修辞学和文学等“博雅课程”被认为能“发展那些蕴涵于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而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易红郡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政府新创办了各类国立农学院、高等商学院及多科性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学,主要训练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拿破仑还授予巴黎多科工艺学校“为了祖国的科学与荣誉”的旗帜。此外,企业家也创立或资助了一批大学,如欧文斯创办的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剑桥、巴黎等传统大学在古典学科与神学之外,加强了对自然科学课程的研究。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研究设施。此外,大多数大学中兴起了诸如德意志“青年协会”式的学生组织,号召“民族团结”“为祖国服务”,反对犹太主义与斯拉夫主义。

——摘编自贺国庆《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工业时代欧洲大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16世纪西欧大学新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新变化并评价其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在欧洲毕业于专门提供技术学习教育和从事工商业教育的院校或者提供中产阶级实业生活教育的院校的学生中,新教徒所占百分比远远超过天主教徒。相反,天主教徒更乐于接受人文学科教育。这表明宗教改革(     
A.重经济发展而轻理性思维B.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C.使神圣的宗教走向世俗化D.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时,老师要求本课学习要注重“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并提供了“人文主义”“资本主义”“民族主义”三个探究主题。

请你按老师要求任选一个主题,就本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四个子目阐述其内在关联。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4世纪,古登堡发明设计了一种带有螺丝机械装置的平压印刷机。他运用这些技术印刷《圣经》和《诗篇》。印刷术获得了迅速的成功。1476年,希腊文本在伦巴第印刷;1500年,“罗马体”和“斜体”文字在威尼斯流行起来,与莱茵兰的“哥特体”形成竞争并逐渐取而代之。人们可以得到未被删节的文本,这些文本也不再掺杂原先不可避免地附带着的经院式、教规式的注解。人们现在有了可供沉思的《圣经》,尽管在其页边还存留着源于无知的错误。德语版《圣经》的编辑成书是在1466年,意大利语版在1471年,荷兰语版在1477年,卡斯提尔语版在1485年,而法语版则是在1487年。中世纪的文盲因此得以在每一个知识的源泉中畅饮。

——摘编自福西耶《剑桥插图中世纪史(1250—15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世纪末欧洲印刷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5世纪欧洲印刷业发展的影响。
2023-11-18更新 | 7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B.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
C.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D.对德国民族国家形成有负面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宗教改革”原是针对当时教会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新教徒”的原意是指罗马教会的“抗议者”。马丁·路德与加尔文都没有将自己看作新教的创始人,可他们却不知不觉做了革命家。该观点旨在强调宗教改革(     
A.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B.违背了改革者的初衷
C.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D.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马丁·路德在自传中提道:“我领悟到,上帝的正义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上帝根据信仰公正地对待我们,使我们得到他的恩典和怜悯。于是,我感觉自己获得了重生……《圣经》的教义对我来说有了全新的意义。”他旨在强调(       
A.宗教信仰纯属个人自由B.人们应摆脱教皇的精神控制
C.新教已被民众普遍接受D.天主教教义仍具有教化功能
2023-06-21更新 | 347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马丁·路德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这表明马丁·路德意在 (     
A.否定基督教的权威B.建立德意志民族教会
C.摆脱教皇经济掠夺D.强调宗教信仰的自主权
2023-05-18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压轴信息卷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模式是指特定民族或特定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价值取向、习俗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如果主导性文化模式失范,即其制约作用和规范作用失灵,文化模式就会从常规期和稳定期进入怀疑期和紊乱期,文化危机也就出现了。随后,文化往往会进入转型期。所谓文化转型就是文化模式的剧变或革命,即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取代原有的文化模式。

—摘编自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


根据材料,围绕“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10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欧洲各地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不同程度上培育了世俗民族精神,世俗阶层开始参与国家的管理,国家的主权属性慢慢被表现出来。正如姜守明教授所说“历史上世俗性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是一个民族国家独立于罗马司法权的重要标志"。下列选项与该教授观点一致的是(     
A.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B.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权力的并立
C.基督教会的救赎作用不可替代D.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3-04-1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