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520年,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写道:“我是一个卑微的人,竟敢上书皇帝陛下和贵族们……实在是因为基督教世界,尤其是德意志的各个阶层正备受煎熬,处境艰难。不只是我一个人,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呐喊,祈求帮助。”这反映出德意志宗教改革(     
A.缺乏社会基础B.需要依靠封建主的力量
C.促进德国统一D.加强了教会的社会控制
2024-03-26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马克思说:“宗教改革给诸侯带来很大的好处,每个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取得主教的权利。德国的梦想破灭了,‘德意志民族’和‘德意志国家’成为两回事。”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德国的统一道路障碍重重B.宗教自由是国家统一的前提
C.现实国情决定了宗教形态D.德国宗教改革背离世界潮流
2024-03-22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散,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大致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观点一: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洲殖民地反抗宗主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和独立运动,主要表现为反抗宗主国的压迫和不平等,随后扩散到欧洲,最后传播到亚非殖民地。

观点二:学者周平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近代西欧,王朝国家在对共同体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情感的产生,这种民族意识在政治精英的加工后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发展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形成后又促进了民族的成熟,民族成熟以后资产阶级利用民族利益反抗王朝国家,把国家的权力转移到了“全民族”手中。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围绕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展,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或另拟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19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55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同帝国境内德意志新教诸侯缔结了《奥格斯堡和约》,和约承认路德宗和旧教的信仰自由,路德宗新教和旧教同权平等;根据“教随国定”原则,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决定本人及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权利。据此可知,这一和约(     
A.加重了德意志分裂局面B.确立了信仰自由的原则
C.瓦解了宗教战争的根基D.为德意志统一奠定基础
2023-10-20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6世纪末期,荷兰奉行宗教宽容政策,吸引了数十万饱受战乱困扰的南尼德兰人流入,其中绝大多数是商人和熟练工匠。这反映出当时(     
A.荷兰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B.宗教政策助推荷兰经济发展
C.宗教改革导致社会矛盾激化D.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才流入
2023-10-17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加尔文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货款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他反对唱歌,跳舞和穿漂亮衣服,取消演戏和赌博等。这些都(     
A.论证了资产阶级致富穷人受难的上帝旨意
B.借助了上帝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
C.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
D.成为了欧洲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023-02-13更新 | 255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的宗教改革在当时绝不是单一、孤立的事件,它是欧洲宗教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教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开始重新检视自己的信仰,结果越来越多的英格兰人认识到个性解放和信仰自由的重要性,逐步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迷信中解脱出来,英国教会也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这种结果对英国王权而言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加尔文主义等新思想、新观念的激荡下,人们在公开大声质疑教皇、主教特权时,也开始私下低声谈论诸如“君权的性质以及一切权利的性质”“国王是否可以像上帝一样任意统治国家,人民是否能够凭自己的意愿被统治”等话题。

——摘编自刘吉涛《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场被低估的宪政革命》

材料二起初,法王法兰西斯一世对宗教改革思想颇感兴趣,甚至还准许路德教传入法国。但随着法王在1533年和教皇握手言和,加之法王已意识到宗教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对其统治将是弊大于利的,法兰西斯一世开始对宗教改革运动进行镇压。1534年10月,新教徒在巴黎、奥尔良、图尔等城市到处张贴“告示”,揭发“教皇弥撒的不能容忍的流弊”,就连国王寝宫的门上也贴有类似的“告示”。法兰西斯一世龙颜大怒,下令严惩新教徒。一时间,火刑场在法国到处点燃。仅在半年的时间里,巴黎就有80名新教徒被处死。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期英法两国对待宗教改革态度的差异并简析其成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541-1582年间,英国的粮食价格上涨了240%,而在过去的140年间,工资才提高了160%。到18世纪末,工资也是最后才得以提高。这一事实可用来说明当时(       
A.贵金属货币的升值提升了粮价B.农场变成牧场影响了生产方式
C.谷物法的颁布维护了贵族利益D.工资问题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
2022-10-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2)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共同点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10 . 马丁·路德认为: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是真正的基督教或是真正的信徒,那么王公、刀剑和法律就都是不必要的了;由于现实中存在不公道的人,因此他们应受到法律的强制和刀剑的惩罚。因此他主张
A.以教会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以暴力形式反抗罗马教会
C.基督徒应该服从世俗权力D.建立民族国家的独立教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