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19 世纪中期,全球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重大事件反映出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是(     
A.奴隶制在全球范围彻底废除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2024-04-10更新 | 380次组卷 | 5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德、英、法、美B.法、美、德、英C.英、美、德、法D.英、美、法、德
2022-11-11更新 | 211次组卷 | 78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一种观念: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该史学家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A.解决了社会矛盾B.巩固了国家统一C.废除了奴隶制度D.促进了经济发展
4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规定:“由皇帝任命帝国的宰相”;第18条规定:“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及结束。”材料说明德国政治体制的实质是(     
A.君主立宪制政体B.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C.以议会立宪为名,行君主专制之实D.实行责任内阁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时代初期所推行的一系列重大复兴举措。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经济基础方面的变革,并没有完全模仿西方工业文明的做法。1869年实行奉还版籍的改革,实际上是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将地方“治权”奉还中央政府。地税改革规定,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自由择业、自由迁徙;地税一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税额为地价的3%;一律缴纳货币等。明治政府让一切地租制度仍旧按幕府时期处理,征收最高额地租税,一般占农民收获的60%—70%。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只收租佃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地主阵营不断扩大。自耕农、佃农、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这便直接造成日本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匮乏,强烈地刺激着统治阶级疯狂地从事对外扩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实行地制改革的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地制改革的影响。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法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要比法德成熟,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B.资产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不同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D.思想文化的渊源不同
2021-08-13更新 | 203次组卷 | 37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启蒙者和教育家。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1885年,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宣称:“我日本国土虽位居亚细亚的东边,但其国民的精神已脱去亚细亚的痼陋而移向西洋文明。然而不幸的是近邻有两个国家,一个叫支那,一个叫朝鲜。这两国的人民为亚细亚流的政教风俗所培育,与我日本虽无大异,但或许是因为人种的由来有所不同,处于同样的政教风俗中,其遗传教育之旨却有不同。日支韩三国相对而言,支韩更为相似,此两国的共同之处就是不知国家改进之道,在交通便利的现世中对文明事物也并非没有见闻,但却视而不见,不为心动,恋恋于古风旧习,与千百年前的古代无异。……如今支那朝鲜对我日本没有丝毫助益,而且在西洋文明人看来,三国地理相接,有时甚至将三国同样看待,以评价支韩的标准来评价日本也并非不可能。……间接地会成为我外交上的障碍,是我日本国一大不幸。故今日我国之上策,与其坐等邻国开明而共兴亚细亚,毋宁脱其行伍而与大西洋文明共进退;与支那朝鲜接触时,也不必因为他们是邻国就特别客气,而以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即可。与恶人交友就难免恶名,我们日本要从内心里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摘编自《福泽谕吉全集》等


(1)据材料,概括指出福泽谕吉在日本宣扬“脱亚入欧论”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福泽谕吉“脱亚入欧论”的影响。
2021-06-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2021-05-21更新 | 9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历史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出国考察的使节团 康有为与《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材料三: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政变原因答客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日两国准备发起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的图片表明当时的中日两国在外部条件上相同的遭遇是什么?两国的最终命运有什么不同?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并说明理由?
2021-03-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
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D.废除了贵族特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