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6 道试题
1 . 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传统,如郑国子产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与此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A.生产力发展推动B.法家思想的出现
C.消除了社会矛盾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左传》中关于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的部分记载。与子产思想相似的是(       
时间事件语录
襄公八年(公元前565年)郑国的子国、子耳侵犯蔡国,俘获了蔡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欣喜不已子产曰:“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
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子产执政,问然明如何为政,并对然明的观点赞赏不已然明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子产临死前对子太叔的遗嘱子产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A.民贵君轻B.兼爱非攻C.以法治国D.为政以德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瑚生簋是周宣王早期的器物。它完整地记述了当时(周宣王五年至六年时)瑚生在一次关于其父亲偷 税漏税的案子中,为了赢得官司,求得同宗召伯虎的庇护,向多人行贿并最终胜诉的事件。材料可用于探讨当时(     
A.周人法制意识较为淡薄B.伦理关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C.诸侯逃税现象相当普遍D.统治者利用宗法制维护其统治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有商品必须明码标价,不得“严刑逼供”,必须以德服人等规定。这些规定(     
A.体现了法律与道德的结合B.反映了法律的儒家化
C.推动了律例合编体例产生D.凸显了教化高于法律
2024-05-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为了论证以法治取代礼治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对于法的概念等进行了探讨。慎子说:“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可阙也。”韩非也认为只有“去私曲,就公法”,才可以“民安而国治”。

——摘编自张晋藩《法尚公平:中国古代的法治追求》

材料二   自秦以来,中国二千年的法律是“为上而立”的,是专制帝王用来“驱迫束缚其臣民”,使臣民“恐怖慑服”的“防奸”手段。他强调政府应该为民立法,这样才合乎“天理人情”,才是“治国之法”……“法之既立,虽天子不可以不循也”。

——摘编自严复《法意》(1909年)

材料三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法治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严复的法治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意义。
2024-05-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傩舞(如图)发端于夏商,起源于远古狩猎时代对付野兽的驱逐法术。周朝时期,傩礼作为祭礼成为举国大事,“天子傩”在天子脚下的宗主国进行,“国人傩”在分封诸侯国进行。《论语》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先秦傩舞的演变反映出(     

A.宗法制的瓦解B.个体耕作的小农经济迅速发展
C.分封制的巩固D.敬天保民的思想与礼制相结合
2024-05-11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这种以礼为原则的法律体系是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总结了西周“礼治”经验后于2500年前创建的。孔子将法与礼所能达到的不同社会治理效果作了比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由此看来,以理(礼)服人的“王道”显然要优于以力(法)制人的“霸道”。孔子认为依附于“礼治”的法律只有维护忠、孝、节、义,才具有惩恶扬善的功效,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牾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孔子追求的是“以礼治国”,有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依重教育;二是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以达到礼让“无讼”的境地。孔子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摘编自马小红《礼治、法治之辩》

材料二   孟德斯鸠所言,“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但是,民法法典化的本质正是政治运动,始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法典化潮流无不服务于各种政治目的。法国民法典成为法国革命的皇冠,巩固和实现了自由、平等、博爱等革命理念;意大利民法典直接促进了亚平宁半岛的统一;奥地利民法典迅速将奥匈联结整合,这些国家皆通过法制统一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摘编自张亮《世界史中的民法典与新中国民法典的编撰历程》

材料三   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后,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成功在中华大地上制定和实施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制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摘编自习近平《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法律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民法法典化潮流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现代中国的宪法文献并概括其发展特点。
2024-05-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5月6日)-高中历史
8 . 《礼记·表记》指出:“夏道尊命”,教人敬畏天命;“殷人尊神”,教人尊崇神灵而相对轻视礼乐;“周道尊礼尚施”,教人以礼,导人以德。这一变化表明(     
A.敬天保民思想不断发展B.人文意识有所增强
C.君权神授的思想被弱化D.儒家思想开始形成
2024-05-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殷商时期,统治者崇拜鬼神,流行人殉、人祀。西周统治者则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祭祀多是以牛、羊、猪、狗为主。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时期(     
A.民本文化取代了神本文化B.儒家仁政思想影响深远
C.统治思想具备了民本色彩D.民本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2024-04-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一家一姓之私已不能应对高度竞争的世界,社会急需新的统治秩序……七国之中,为何秦国能够做到依法治国?说起来,这就是因为秦之落后,所以国内并不存在其他六国那样庞大的贵族世家网络,法家“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才能推行。也正是因为开化最迟,统治者才会长期保持改革初心,奋发图强,最终化弱为强。

材料二:秦孝公时期,秦国建立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法治官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得益于四个工具的运用:一个是宣传的工具,一个是税收的尺度,一个是公安的工具,一个是社会评价系统。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秦国用完全忠实执行法令的“法律官僚”取代了王公贵族来治国理政,甚至不惜以暴力的形式推行这些法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毓海《龙兴:五千年的长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建立法治官僚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国建立的法治官僚制度。
2024-04-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新教研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