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上图中选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信息,以历史的进步为主题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中外关联,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1777年,法学家西罗塞尔最早倡议在德国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随后德国学界围绕民法典的制定,陆续展开了研究与争鸣。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民法大全》中关于体系、方法、技巧、术语的智慧。法典第145条规定“向他方要约成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约束”,非经当事人同意,要约不得修改或废除;第823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对他们负因此所生损害的义务”;第903条规定“物的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第三人权利范围内,得自由处分其物”。

——哈斯巴根《中国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曾两度起草民法典,但均因政治运动而中断。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从1979年开始……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至200212月,法制工作委员会又将现行《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和《继承法》编入,形成“汇编式”民法典草案。期间几易其稿,历时近十年的修订、补充和完善。2021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颁行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美法系最早可追溯到由原始习惯或判例组成的日耳曼法,它认为,法则只能靠经验去摸索,人们不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理性。受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它认为政府只是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协调人,故政府应该接受法治。面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着重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却忽视了对社会公道、永久和平、世界主义的博爱等这些宏伟理想的追求。

——摘编自胡娟《西方大学两大治理模式及其法治理念和思想传统》

材料二   法律应以民族为基础,即以本民族的道德、法制、风俗习惯、宗教等民族性格为法制之标准。中国法系,以人伦为本位,以理性为前提,尚礼仪,重王道,尚矜恤,慎刑罚。它以“人是宇宙的主人”和从内外两方面践履人生里程的精神,以融合民族、提升道德、维护秩序和实现大同世界理论的贡献,自占世界上法系之重要地位,为安南、朝鲜、日本、暹逻之母法。近世因经济思想之变动,政治形式之改观等,遂日渐式微。然中国法制具有独特的精神与久远的历史及光辉的价值,可以成为医治世界危机的一种药方,其复兴势在必然。

——摘编自俞荣根等《中国传统法学述论:基于国学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系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法系的时代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建设的认识。
4 . 近代民法第一次真正把所有人生而平等享有权利写进了法典,承认了人的独立性与平等性,以唯理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其灵魂,使人从等级、身份制度的压迫中解放出来。这说明,近代西方法律(     
A.蕴涵人文精神B.确立了近代政治体制
C.为统治者服务D.根植于近代民主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律宣教在历朝历代的不断重视下,逐渐形成了其特有体制与独特优势,有效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与伦理教化功能的实现。简单的生产生活方式只需简单的法律法令即可,因此.中国古代的法律宣教,便遵循这一“简本普及”传统。具体实施中,针对儿童有注重教化的“蒙学教育”;针对德高望重之人.有隆礼重德的“乡饮酒礼”;针对官吏,有朝廷重视的“明法律令”。自战国以来,法律考核在商鞅的主张下极其严苛,掌法官吏在回答其他官吏或百姓的咨询时,必须按法定程式回答。此外,明清两代都规定百官必须熟读法律,京师内外各部门官吏都要接受其上司的法律考核,倘若不能通过则受到惩罚。

——摘编自谢宝仪《中国古代法律宣教制度的优势与当代借鉴——以基层普法为视角》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皇帝既是口衔天宪的最高立法者,还是最高的司法权威。而西方从古希腊起,不同的权力中心同时共存有很长的历史,因此.西方法系总体上是由多个法律体系组成的组合性系统。在法律结构方面.古代中西方法律都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维护不平等的身份等级秩序;但西方法律传统在文艺复兴及近代法律变革之后,出现了平等化、非歧视化的浪潮。在法治终极目标方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注重实质正义的实现,以结果平等、社会关系和谐为目标;西方法律传统则注重程序正义,通过诉讼解决纠纷是其主要的目标实现方式。在法治认识论方面,中国古代个人依附在家庭和国家之下;西方法律传统更看重个人,个人权利和个体自由是法律关系的基石。在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模式方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提倡德主刑辅、礼法并重、宽猛相济;而西方法律传统特别是中世纪以降,长期采取宗教至上、法律为辅的社会治理方式。

——摘编自冯玉军《中西法律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宣教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法律的主要不同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福建各地方志及官书吏训中,民众“好争健讼”的记载可谓延绵不绝。“士不自爱,乃好干讼”,“在清时皆有功名”等描述,都指向了福建讼师的“士类”身份。讼师们充分利用超群文笔、通晓律法、功名在身等条件,向事主索取“或千余金,或数百金,约定不贰”,以为诉讼服务的报酬。为了抑制讼师“唆讼”,《大清律例》明文设立“官代书”,试图以行政力量打破讼师的“饭碗”,地方官府还多次下令捉拿、禁止讼师,突出道德礼义的教化作用,从而实现“和乡党以息争讼”“息诬告以全良善”的作用。

——据汪毅夫《讼师唆讼:清代闽省内地和台地的社会问题》等整理

材料二   厦门租界的领事法庭上外国律师扮演了重要角色,刺激了福建近代司法机构的建立及本土律师的产生。20世纪以来,《大清刑事民事诉律》《律师暂行章程》等法案对律师职业及其体制进行了持续完善。到1931年,16个有律师的省份中福建跻身全国前五,但集中在福州和厦门两地。当地按地方法院辖区设置律师公会,凡开业律师均须参加,逐渐取代外国律师在闽的垄断地位。除出庭辩护和代理之外,不少律师还受聘为工商业者的法律顾问。律师公会规定酬金的上限,尽力避免会员的乱收费行为,还落实国家的平民法律扶助制度,引导律师承担联系一般民众与法律体系的职责。

——摘编自刘芳《近代福建的讼师与律师》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建古代讼师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福建律师职业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律职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8 .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的是(     
A.遵循先例,创立先例B.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C.注重保护个人权利D.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2023-08-26更新 | 528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儒家以礼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的行为标准,主张德主刑辅,立法是保证礼得以实施的强制手段,并将道德教化作为执法目的。至魏晋,法典都由当时造诣极深的儒者制定,杜预、张裴曾分别注释晋律,经晋武帝诏班天下,后世称为张杜律,使儒家思想法律条文化。隋唐时期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 完成阶段,《唐律》把大量道德规范转化成法律规范,用法律手段来惩罚所谓的不道德行为,最终完成了 法律儒学化、礼教法典化。古代法律的儒学化起到了法律规范与普及的作用,为后世中华法系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并对周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而教化为先,以人为本的独特法律思想也具有现实意义。

——摘编自周导杰《立法、司法、守法视域的中国古代法律儒学化》等

材料二 公元4世纪后,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罗马法的发展也受到了基督教影响:衡平法的产生为以后人权平等的观念莫定基础,而罗马法的系统化也被认为是体现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必由之路。至中世纪,在政教权力斗争的过程中,法律被认为等同于神的理性,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法律具有宗教一样的内在神圣性,这种神圣性使法律至上、法律被信仰能够成为现实,还促成了西方以分权和制衡为核心的宪政制度。基督教所强调的“倚靠神而不依靠人”的观念,也为非人治以及法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宗教改革后,平等、自由观念等新教精神也深深浸润在近代法律之中,这些教义和近代法律一道成为建立国富民强的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总之,基督教与西方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并对近代西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柴英《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给养》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西法律演变历程中体现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法律演变的历史价值。
2023-05-08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工业革命蓬勃开展,但经济发展受到原有的封建制度极大的阻碍。全国法律体系极不统一,这引起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废除封建法律制度并建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型法律制度。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典明确表述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法原则,这与自由竞争的经济条件相适应。同时,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甚至回到传统原则。在法典中,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概念,实际规范简洁明确。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部民法典,它开了近代民事法律法典化的先河,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法也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何方宁《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等

材料二   我国民法典在充分借鉴比较法的经验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体系构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我国民法典没有采纳大陆法系国家经典的“三编制”或“五编制”的体系,而采取七编制,即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增设了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这些都是中国民法典的重要特色,也是对世界民法典编纂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的颁布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民法典编籑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从法国和中国法制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2023-03-28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