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以下为敦煌莫高窟第“445窟的壁画,据考证其作于盛唐时期。下图展现了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A.曲辕犁在当地得到广泛传播B.政府在边疆地区实行屯田制
C.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的拓展D.边疆与内地农业生产一体化
2024-03-31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唐一代妇女观几经变化:唐太宗令寡妇再嫁;武则天时妇女的自然天性和社会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玄宗开元天宝时期,一方面限制妇女干政,另一方面又给妇女在婚姻、社交等社会生活方面以自由。这些变化(     
①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②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顺应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强化          ④受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中唐以后,歙州(安徽)的祁门县“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湖州的长城县(今浙江长兴) “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经济发展具有地域差异B.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现象
C.经济重心逐渐开始转移D.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识宝传说是中国口述传统中延续时间最长的民间传说之一、这类传说内容的核心在于有人能从凡常之物中鉴识出罕见的奇珍异宝。

材料一   识宝传说在唐代非常繁荣。这类传说中,故事经常发生在长安、广州、扬州等地,宝物的持有者多为官僚、富豪,至少是书生之类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识宝者”往往是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等,他们慧眼如炬,识出了“传国宝珠”“破山剑”等价值连城的珠玉珍玩,还不惜重金买宝。

——摘编自程蔷《中国识宝传说研究》

材料二   明代以来,北方流行大量的“南方人”盗宝、“江西人”憋宝、“徽州商人”夺宝的故事——故事中的识宝人凭着自己的机灵甚至欺诈手段聚敛财富。讲述这些故事的北方人背后,无疑是异乡与本地、中心与边缘、对“本业”与“末业”认知差异的折射。这些故事中的宝物,大都是北方农村中本就存在但并不显眼的用物,如山西某地“水脉”幻化的顽石、庇佑河北抚宁风调雨顺的“金马驹”等。

——摘编自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识宝传说的繁荣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个角度概括识宝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明朝时代背景分别进行分析。
2024-01-15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会要·舆服上》规定:“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这说明(     
A.住宅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B.民居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
C.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D.民居建造体现居住地自然环境
2024-01-1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四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马王堆一号汉墓简牍115号记有“唐(即“糖”)于类一笥(盛物品的竹器)”,112号记有“唐(糖)一笥”,竹笥中有“糖笥”木牌。

史料二:摩揭它,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属国……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新唐书》221上《西域列传·摩揭它》

史料三:嘉靖年以前,世无白糖,闽人所熬皆黑糖也。嘉靖中,一糖局偶值屋瓦坠泥于漏中,视之,糖之上白色如霜雪,味甘美,异于平日,中则黄糖,下则黑糖也。异之,遂取泥压糖上,百试不爽。白糖自此始见于世云。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

材料二   约公元500年,古代印度佛典最早记载甘蔗、蔗糖的种植、制造和使用。8世纪,蔗糖经阿拉伯人广泛在欧洲大陆、北非传播。11世纪,欧洲糖价昂贵,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享用。16世纪之前,地中海沿岸地区生产的蔗糖供应北非、中东和欧洲大陆。15世纪末,蔗糖生产中心开始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等群岛。17世纪初,葡萄牙几乎为整个欧洲供应来自巴西的糖。17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加勒比海的英属巴巴多斯、牙买加发生“蔗糖革命”(即加勒比海岛屿纷纷建立甘蔗种植园,从非洲引入大量劳动力),英国的蔗糖进口量飞速增长,到17世纪60年代,占了英国进口商品的十分之一。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人均蔗糖消耗量是法国的八到九倍。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蔗糖关税开始下降,1884年下降到蔗糖原价的百分之三十。1890年代,欧美列强的机械制糖法彻底打垮中国糖业。

——摘编自唐传星《甜蜜抑或苦难:糖的世界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三则史料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的推断。
(2)根据材料一二,或者仅就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蔗糖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因侨居广州的商人太多,唐政府曾经任命穆斯林法官来管理。879年,黄巢起义军攻占广州,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度停顿,波斯湾沿岸的许多商人因此破产。上述现象可用于佐证(       
A.西亚人民生活依赖中国商品B.奥斯曼帝国垄断东方商品贸易
C.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落D.阿拉伯和中国存在大规模贸易
8 . 唐朝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时期。为了探究唐代农业发展的状况,某学习小组搜集整理了两组历史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就对大臣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据《贞观政要》卷八整理

《唐律疏议》规定“诸盗决堤防者,杖一百”,其中“失时不修堤防”条云:“诸不修堤防,及修而失时者,主司杖七十。”

——据《唐六典·将作·都水监》整理

考古工作者对唐代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探明全仓面积达42万平方米,发现圆形容穴295座。大的窖穴能储粮一万数千石,小的也能储粮数千石。其中有一个窖穴还存留着唐代储藏的已变质炭化的谷子,据推算,这堆谷子在当时储放时约有50万斤。

——摘编自河南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阳隋唐含嘉仓的发掘》


(1)材料一、二分别可以从哪些视角拓展我们对唐朝农业发展的认识?
(2)材料一、二作为探究唐代农业发展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2023-12-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中唐以后,“工商杂类不得预与士伍”等禁令松弛。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中举做官的越来越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太祖曰:“农桑,衣食之本。学校,风化之原。皆守令先务,不知务此,而曰长于督运,是弃本而务末,岂其职哉?”

——《明太祖宝训》

材料四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唐宋、明清时期商业政策变化的原因。
2023-12-24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汉、唐各地水利工程数量表。这表明唐朝时(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云南

合计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56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253

A.南方经济全面超过北方B.藩镇割据影响水利兴修
C.国家重视南方农业生产D.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2023-12-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