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7日内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该诗(     
A.赞颂隋朝统一国家功绩B.描绘“开元盛世”景象
C.肯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D.期望各民族间友好相处
2023-11-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许多诗人笔下的江南粮田千顷、稻花飘香。《唐国史补》卷下云:“凡东南郡邑,无不通水,天下货利舟楫居多”。中唐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更是仰仗江南,所谓“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动乱中北方大量的文士和民众一起避乱江南,“唐季之乱,四方豪杰与京都士族往往避地江湖”,江南“成为一个与京城并立的文化中心”。张籍诗《江南曲》云:“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虻。……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度桥来浦里。……长江日午酤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杜牧亦称“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摘编自景遐东《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

材料二: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许多地方,尤其是在江南,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江苏盛泽镇、广东佛山镇的发展是典型例子。据《吴江县志》:“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幼为业,始称为市。”这个时候的盛泽,“经纬机杼之声通宵达夜”、“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广东佛山,景泰时尚称“堡”,到明中叶,“佛山之冶遍天下”,成了全国瞩目的冶铁重镇。明中叶后,不仅国内商业发展,对外贸易也很活跃。

——摘编自章权才《清代经学史》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晚期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有学者认为“晚明社会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跳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主流地位B.文人意趣与精神追求
C.丝绸之路的贸易兴旺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列举了唐宋时期三位诗人的诗句。诗句中描述的现象反映了当时(     
朝代作者作品诗句
晚唐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北宋梅尧臣《闻进士贩茶》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
南宋陈普《古田女其一》插花作牙侩,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笑语皆机诈。
①商业活动主体多元   ②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③社会环境相对开放   ④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如下,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A.唐代开放的对外政策B.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C.诗歌的创作不拘法度D.南北方经济交流频繁
2023-12-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以诗证史是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下表中的唐诗诗句与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诗句历史现象
A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
B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圹头劝君酒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C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农业经济抗灾能力欠缺
D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商业发展突破时间限制
A.AB.BC.CD.D
8 . 有人说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开放的朝代,是从政治到文化再到经济的全面开放,比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女性可以做官,可以经商。还比如百姓拥有较大的言论自由,产生了许多针砭时政的“讽喻诗”,以上现象(     
A.实现了男女平等B.削弱了君主专制
C.推动了唐朝的繁荣D.使唐朝由盛而衰
9 . 成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唐中期至宋,当时的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要数扬州和益州(成都)。唐开元年间,成都府的人口户数为137046户,在当时位列全国第二。宋代时,成都为西南大都会,素号繁丽、百货川委。宋人田况有诗写到:“蜀虽云乐土,民勤过四方……所以农桑具,市易时相望”。

——据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时期成都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不断发展。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从欧洲购买机器设备,创办西南地区第一家机器厂——四川机器局,四川开启了早期现代化进程。四川机器局管理上采用封建官僚社会的管理方式,早期主要生产机器、枪炮、火药等,后期还增加了电灯等民用产品。在四川机器局的带动下,一部分官僚绅商等投资现代工业企业,到1911年四川近代工业企业遍及矿业、印刷、纺织等20多个行业,还对云南等周边省区的现代工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据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川机器局创办的特点,并分析四川机器局创办后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茶馆是成都的一个文化象征和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后,茶馆中电视和录像机逐步取代了旧时茶馆里的地方戏和其他形式的演出,室内的墙上贴满了影碟的封面,大部分都是港台和美国片。尽管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已发生根本性的巨变,但茶馆仍然可以容纳掺茶师傅、算命先生,挖耳师、擦鞋匠、小贩等在其中谋生,并进一步展示出传统生活方式和地方文化的活力。

——据王笛《农民工的城市经历:改革开放后的茶馆观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成都的社会风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广人稀、治安稳定,北方流民趋之若鹜。史载:“时百姓遭难……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这说明当时户口隐匿问题十分严重。移民迁入长江、淮河流域,最远迁到闽江、珠江流域。宋朝史学家路振的《九国志》载:“晋永嘉二年,中州板荡(动荡),衣冠(士族)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南迁移民中不乏中原世家大族和政府官吏,许多官员连同原来治所内的人民一起迁徙过来,受南方政府鼓励在侨置州郡县内继续行使职权。

——摘编自唐克周《中国古代移民问题初探》

材料二   唐代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南北方经济地位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与人口数量和空间的变动是连带在一起的。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人口向南移动,反过来说,人口向江南迁移,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迁移加速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但他们这种开发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所以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唐后期较之唐前期,文人逐渐向南方移动,南方文学家逐渐增多。比如,诗人在浙西、婺、衢、皖南之宜州、池州和今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相继涌现。

——摘编自任宏国《唐代人口迁移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南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人口南迁对南方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