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后,就“遍封宗子”问题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遍封宗子”“不便”;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李百药说封建会导致宗室间攻战相残。柳宗元在《过秦论》中列举秦朝“有叛民无叛吏”、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唐代“有叛将无叛州”,由此证明“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萧瑀认为:“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虽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太宗也明确表示“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但贞观十一年太宗诏曰:“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先后任命了21个亲王和14位杰出功臣为世袭的州府刺史。正如刘秩所说:“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

白居易在《议封建论郡县》中认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因为“上失其道,天厌其德,非为封建之弊也”,秦无分封而灭是因为“群其毒,人离其心,非唯郡县之咎也”,汉代七国之乱乃“宠而失教,立不选贤,非独强大之故也。”“繇是观之,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矣;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

——摘编自冯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主要分歧。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任意一个主张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024·河南·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青铜礼器——堇鼎,其上铭文大意为: “‘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此铭文佐证了《史记索隐》中记载: “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这可说明(     
A.周初分封制度尚未完善B.《史记索隐》抄袭了堇鼎铭文
C.血缘宗法制度完全确立D.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024-04-05更新 | 363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北京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一记载描述的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内外服制D.宗法分封制
2024-03-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2021年,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葬遗址新出土了刻有“太保(召公)墉(筑城)燕”的青铜卣。由此可知(     

①铭文印证了《史记》记载   ②青铜卣铭文实证北京建城历史
③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   ④召公通过修建城墙对抗商纣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1-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一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2024-04-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如图为“宜侯夨”青铜簋。簋内铭文记述了西周时期周王册封夨,将其迁徙到宜地,并赏赐给土地、人口等,通过该铭文能够了解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024-0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如图为“宜侯夨”青铜簋。簋内铭文记述了西周时期周王册封夨,将其迁徙到宜地,并赏赐给土地、人口等,以及宜侯夨对周王的赞颂。通过该铭文能够了解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024-01-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武王追怀古代的圣王,就嘉奖分封神农的后裔于焦,封黄帝的后代于祝……在这之后封功臣谋士,封太公于营丘,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国号为鲁。”材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     
①先帝之后   ②功臣   ③同姓亲族   ④奴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3-11-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与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宜侯矢簋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候矢(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二   

   

里耶秦简

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

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四   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简况

康熙朝1708年,康熙“谕传教西士分赴内蒙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于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
雍正朝沿用为康熙朝测绘地图的西方传教士,对于尚不能进行精确测量的西域地区,仍在地图上以虚线标注。
乾隆朝测绘工作以大清技术人员为主,吸收在准部、回部进行实地测绘地图的成果,订正西藏部分错误。于1760年绘成的更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隆内府舆图》,达到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最高水平。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2)谈谈材料三中所反映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之处。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简要说明乾隆朝绘制《乾隆内府舆图》的原因。
2023-11-2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王室。于是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在北京出土的克岙和克罍两件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此事。下列对克盉和克罍两件历史文物认识准确的有(       
   
                                   克盉                       克罍
①证明北京已有3000多年建城史②为西周的宗法制提供实物佐证
③展现了周代青铜器的工艺水平④能够印证古代史籍的相关记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3-11-1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