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明朝形势图(1433年)                                                    清朝前期形势图(1820年)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划分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历史阶段,并概括每个阶段疆域变化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推动疆域扩张的因素,并选择其中一种因素展开说明。(要求:写明展开说明的因素,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11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夏的都城有崇、安邑等13处,商的都城自契至汤有、蕃等7处,汤以后五迁,西周早期都城曾有邰、豳等5处。这些都城或相继建立或同时建立,最后均可能同时并存。早期国家的都城同时并存(     
A.源于重建社会秩序B.受同源共祖观念影响
C.利于加强王权辐射D.说明国君权威增强
3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集中B.秦汉以前的政府无法掌控地方
C.“封建的统一”是指全国大一统D.郡县制是“正式统一政府”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35次组卷 | 75卷引用: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孕育到成熟,华夏旧文明跨越2000年,和同期的其他古代人类文明一样,都属于神权与王权合一、宗教主导的社会。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历史将充斥族群壁垒、杀戮与献祭。但周灭商后,以杀戮和人祭为特色的华夏旧文明戛然而止,取代它的是周公营造的新华夏文明。周公消灭了旧华夏文明及其相关记忆,打破了族群血缘壁垒,让尘世生活远离宗教和鬼神世界,不再把人类族群的差异看作神创的贵贱之别。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在3000年前的古人类文明中,只有华夏独自走出了神权的掌控,成为一个“异类”。这是一种过于早熟的世俗文明,一直持续到今日。

——摘编自李硕《翦商》

材料二   许多海外汉学家在论及中国宋代时,似乎特别喜欢使用“革命”之说,比如英国汉学家伊懋可认为唐宋之际发生了一场“经济革命”,包括农业革命、水运革命、货币和信贷革命、市场结构与都市化的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日本学者斯波义信也提出“宋代经济革命”说,并列举了宋代的农业革命、交通革命、商业革命以及都市化方面的重大变迁。《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也说:“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美国学者郝若贝则认为宋代中国出现了“煤铁革命”。仿佛不用“革命”一词,不足以强调宋代文明与之前时代的深刻差异。自从日本的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在19世纪末率先提出“唐宋变革论”以来,宋代的近代化色彩一直是海外汉学家讲述宋朝历史的最重要母题。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为“商周之变”撰写简要的名词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宋变革的特点并选取两个层面的史实对“唐宋变革”予以说明。
2024-02-24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金文族徽是商代以来的家族组织名号,常见于商周青铜器。西周时,殷商遗民在被分封给各诸侯国时仍可以使用原有的族徽,今考古发掘证明一个叫冉族的殷商遗民的金文族徽在河南洛阳,陕西长安、宝鸡、凤翔,山东临朐,湖北荆州等地均有较多数量的出土。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华夏族群认同意识有所增强B.分封削弱了殷商大族的势力
C.青铜器制作的地域特色鲜明D.宗法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据《国语·周语》记载,春秋前期,周襄王曾谓“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这表明当时(     
A.各诸侯国君主权力大小相同B.贵族政治秩序开始确立
C.各诸侯国君主社会地位对等D.分封制隐含了等级界限
2023-12-2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12月诊断考试(三)历史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周分封制下,周王赏赐官员地产,所赐地产一般从渭河谷地一带有限的王室土地资源中分割。由此可推知,分封制(       

A.极大扩展了周文化的范围B.革新了权力继承方式
C.隐藏天子权威衰弱的危机D.依赖于土地私有制度
2023-12-15更新 | 575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9 . 有学者指出,西周是以一个“小邦周”的身份灭了“大邦殷”的,武王面临着人多势众的殷遗民的严重威胁,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而采纳了周公提出的“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政策而始行分封的。由此可见,周初分封制(     
A.深受儒家“仁政”理念的影响B.借鉴了商王朝统治的经验教训
C.实为收揽民心的安抚怀柔政策D.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2023-12-07更新 | 631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的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它从侧面也反映了边城范阳(安史叛军大本营)之地位的不断提升,即范阳作为横跨“华夷”政治中心地位的开始显赫,最终依次作为契丹——辽帝国的副都南京、女真金帝国的首都中都、蒙古世界帝国的首都大都。换一句话说,它意味着这不平凡的六百年孕育并实现了“中华”从“小中国”变型为“大中国”的“一次漂亮的转身”。

——摘编自(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夏金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和战争两个方面分别简述中华各族如何增强一体同源观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辽、金、元三个政权为大中国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2023-11-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