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1950年10月,华东画报社出版了一本漫画集,图1和图2为其中的两幅漫画。其主要创作意图

A.鞭挞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B.为社会主义改造进行舆论先导
C.激发人们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D.调动一切力量以建设社会主义
2020-02-02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1950年大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漫画《恢复生产,发展城乡交流》,该漫画反映了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生产状况
B.人民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支持
C.三大改造的实现
D.“左”倾错误的扭转
2019-09-2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9年9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创作于1952年9月的一幅漫画《鸟儿与草人》。该漫画反映了

A.农村生产关系正发生重大变革
B.农业合作化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C.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D.国民经济彻底恢复
4 .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下列漫画从作者的视角再现了普通百姓消费的变迁,反映了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

                                        第1组



                                        第2组


根据材料,提取图片的有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新中国历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19-05-22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仲元中学等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冲刺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1950年创作的宣传画。据此可知,该图
A.彰显了“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B.反映了人民勇于改天换地的魄力
C.再现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D.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绘画技法和意趣
6 . 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张照片。该图展现的场景
A.体现了国家重视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B.突出了爱国卫生运动成为经常性工作
C.反映了卫生防疫站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D.展现了青年医生投身于基层卫生建设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出现了以修复为主题的绘画。其中,《修复永定河铁桥》(见下图)即为新中国首届全国美展优秀写生作品。这类绘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工业落后局面即将发生改变B.主要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稳步实施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图(图)   

材料二   洋布、洋纱、花边布、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一组反映建国后我国农村状况的图片

            

农民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农民领取承包合同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种基本生产模式?它有哪些特点?
(2)材料二反应了什么新的社会现象?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表现并概括其核心内容,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018-05-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数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市场圈。一环市场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图,它直接供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原料,建筑材料、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衢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如果说市镇的兴起是宋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那么市镇兴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城市的辐射带动。……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它们的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

——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送,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在1978年的时候,全国个体户只有14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2年底,我国有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43万多户,从业人数3400余万人,雇工在7个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从业人数4742万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国有企业的从业人数从1.2亿,下降到现在的不足五千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占每年GDP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析材料三中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2018-04-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是1952~1965年中国国民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对上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B.“大跃进”运动使经济发展持续负增长
C.“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三大改造”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