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1952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重庆一零一钢铁厂职工给毛主席的信”,其中写道:“我们的工厂两年多来已发生根本变化。生产瘫痪状态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烟囱不但全部冒烟,新的烟囱也不断树立起来了”。这折射出当时
A.国民经济逐渐恢复B.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C.三大改造成果显著D.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形成
2 . 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部署了粮食的统购统销之后,又部署了食用植物油和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相继出台了全国计划收购油料、棉花等物资的决定;同时,城乡开始凭布票供应棉布。当时这些措施
A.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B.表明“左”倾错误漫延到经济领域
C.促使计划经济体制最终确立D.有利于缓解生活物资的供需矛盾
3 . 据统计,1949年,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企业12.3万家;职工164万余人,占全国企业职工总人数的54.6%;生产总值占全部工业总值的63.2%。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A.民族资产阶级是重要政治力量B.民族资产阶级已掌控国家财权
C.国民经济在当时处于崩溃边缘D.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不利地位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解放区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关系,结束了封建生产关系统治中国农村的历史,解放了长期以来被严重束缚的农业生产力。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途径是
A.实行土地改革B.推行农业合作化
C.没收官僚资本D.消灭资产阶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下表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2020-10-05更新 | 3711次组卷 | 11卷引用:海南省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变化表。据此判断,“某时期是指
A.1949~1952年B.1953~1956年
C.1956~1959年D.1959~1962年
2020-09-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195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情况统计表,材料反映了
A.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B.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
C.国民经济恢复成效突出D.新制度推动国民经济复兴
2020-09-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949年5月,刘少奇在天津与资本家座谈中指出“政府要发展国营生产,也要发展私营生产,这就是公私兼顾……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生产,并不反对哪样生产发展得多”,“今天在我国资本主义的剥削不但没有罪恶,而且有功劳”,“我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功有过,今天是功大于过”。刘少奇的“天津讲话”
A.体现出右倾错误倾向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D.严重损害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9 . 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专家杜润生曾指出:土地改革实质上是政治斗争,是为建立农民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农村称霸一方的封建势力代表和国民党的武装匪徒扫除。如果不摧毁反动势力,就分配土地,光搞经济,不搞政治,群众就会感觉没有政治依靠。我们第一步先建立农会,第二步再分配土地。材料强调土地改革
A.完成了民主改革的基本任务B.为新建乡村基层政权奠定了民意基础
C.解构了旧有的乡村统治秩序D.是为恢复农业生产而制定的经济政策
10 . 下表为我国 1949年一1952年粮食和棉花的亩产量 (单位:斤),导致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B.三大改造的完成C.生产力迅速发展D.人民公社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