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据《春秋》记载,鲁国的国君去洛阳见周王只有一次,还未行朝见之礼,而去晋国朝见多达21次。晋国为诸侯制定了一系列朝聘、纳贡制度。晋国制定的制度主要调整了(     
A.天子和诸侯的关系B.霸主和诸侯的关系
C.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华夏与周边的关系
2022-06-30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记》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据此可知当时
A.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已成为定制
C.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
D.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
2019-09-28更新 | 189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临沧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现在的五十几个民族及其祖先,几千年来一直共同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绝大多数民族都是中国的土著民族,都可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追溯出两千年以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这一点与西方很多国家都不同。

中国各民族,长期生活在统一的国家之中。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两千多年来,尽管出现过多次分裂,但与统一相比,分裂的时间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而且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

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的。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也是中国56个民族及其祖先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其中汉族居于主导地位,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特点。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边疆危机,清朝采取一些措施,改变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机构,在边疆地区逐步推行与内地一体化的政策,力图通过设省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如1884年新疆正式设省,1907年改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行省。这些措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定边陲起到了积极作用。

1912年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中华民国政府筹备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在边疆地区,民国时期的管理机构主要是设省。抗战期间,边疆地区的自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清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没有真正担负起抵御外来侵略的责任。尽管边疆民族管理机构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却无法改变国土沦丧、边疆内缩的现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贯彻《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逐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使他们能当家作主;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共同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充分发挥各民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摘编自孙宏年《四海一家: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等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近现代历史上中国边疆和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历程。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以后,广大亚非拉民族和国家相继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殖民帝国相继瓦解。许多学者将此过程称为“非殖民化”。大多数西方学者把“非殖民化”看成是殖民帝国所采取的、让予殖民地取得独立的主动行为。在我国学术界,在谈到殖民帝国瓦解的时候,大都强调的是“民族解放运动”,而很少使用“非殖民化”这一概念。最近,我国有些学者提出“非殖民化”和民族解放运动是一个历史进程的两个方面。“非殖民化”实际上是殖民国家在被迫撤出殖民地的过程中采取的维护自身利益的各种行动。

—摘编自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总论卷》

(3)依据材料概述关于二次大战后西方殖民体系解体原因的不同观点。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018-05-20更新 | 28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2018—2019年度高二年级见面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殊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
A.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
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
C.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
D.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2018-05-01更新 | 323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